美文网首页散文
寻觅书的家

寻觅书的家

作者: 晚熟的醉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18:53 被阅读0次

   

        住了将近十多年的老屋,似乎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听说隔壁的公交车站要搬走了,连带围墙也要拆掉。这个如同重庆南岸的老宅的小区,或者在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又会生机勃勃。

        趁着周末时光,昕开始整理那些已经单独搁置的书籍。它们静静地躺在昕的小书桌前,袋子上沾满了时光的尘埃。昕的座位后方,还有十多箱的书。半晌的时光悄悄从指缝溜走,涌上心头的,却是一种薄如轻烟的哀伤。它们曾见证了她那朦朦胧胧的青春时代,它们曾是她心头魂牵梦萦的一方净土,它们曾是她茕茕独立时的好朋友。

寻觅书的家
寻觅书的家

        回忆左岸,时光右岸。翻阅着那一摞去年整理好的书籍,没来得及把它们送给她的外甥女。而今,亦不知道她何时才能回到妈妈的故乡。翻开身后的箱子,发现高中时的政治笔记、英语错题本以及那年的参考书依旧静默地等待着主人。

        在她眼里,书是有生命的。它们就像一泓清泉,滋润了那颗干旱的心田。而昕呢,也因为遇见它们,生活多姿多彩。而那些笔记呢,舍不得扔掉,或许是心中仍旧怀念那段奋笔疾书,埋头苦读的高中时代。这些年,它们似乎被她遗忘在角落里。不知道,它们是否感到伤心,是否渴望主人掌心的温暖,是否想念那美妙的“沙沙”的写字声。昕心里是五味杂陈的。或许,昕该给它们买好回家的车票。

        看着那些点亮了及笄之年的青春文学书籍,仿佛回到了那个多愁善感的年纪。或许,此刻,这些书籍在小孩子眼里,不过是过时了的书籍。于昕而言,那些都是青春的印记。它承载着一个懵懂少年最单纯、最天真的梦想。那时的她,还写了小说,尝试着投稿,以沉没告终。虽然某次意外地在市里的征文比赛获得了二等奖。那也是一个小小的安慰。读了大学的她,学起了书法,搁置了写作。时光荏苒,工作已有两个年头多了……梦想似乎没有被时光封存,依旧熠熠生辉。她相信文学就是她的命运。

      她和书有着独特的缘分,喜欢书那头如同雨后泥土的清新。她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回收二手书的公众号。轻轻拉开小程序,扫了那些书的二维码,预定了上门取货的时间。“它们会遇到一个爱惜书籍的小哥哥或者小姐姐。”想到这里,她眉头如湖面的涟漪,缓缓舒展开来。

寻觅书的家

        安顿了旧书,该处理那些笔记了。她为它们拍了一张照片,算是合影留念。她开始反思,当初的自己看着那么认真学习。最后也不过是沦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淡淡的哀伤涌上心头。或许这又是一个教训。高考后的那个假期,除了报志愿外,其他的事情她已经没有印象了。那似乎是个异常炎热的夏天,她的心也跟着天气躁动起来。她知道那个城市对而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避难所。一些高中的书借给了表弟,复读无望,笔记也只能沉睡。

寻觅书的家 寻觅书的家

      过去已成为过去。 而此刻仍旧在手心里。她开始思考,今后做了笔记或者错题本,一定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法,定时复习和回顾。否则,只是看似努力,结果安慰不了任何人,更别说自己了。能够把书读薄,才是一种智慧。或许仍旧在漂泊流浪的她,不宜拥有那么多的纸质书。那些书的家,其实就在她的心田里。

        更多时候,她是在精神饥饿时回捧起书来,读一读。更多的时候,闲暇的时间用来刷题或者放飞思绪。作家虹影那本《饥饿的女儿》让她印象深刻,苦难的人生经历,在多年后会成为文学作品中浓墨重彩的笔画。小阁楼上眺望的眼睛,大概也会有她的光亮。

相关文章

  • 寻觅书的家

    住了将近十多年的老屋,似乎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听说隔壁的公交车站要搬走了,连带围墙也要拆掉。这个如同重...

  • 掌书的寻觅者

    寻觅 掌一本沉睡千年的书 在人海中寻觅 寻一处不会被淹没的地方 迎面飞来人们的脸庞 微笑的,痛哭的, 他撞出了内伤...

  • 寻觅的书,热闹的年

    日子鸟一样地乱飞,生活是继续向着前。长沙也在我们离校后留下一片银装素裹,而小年一过,年味也就越来越近了,不知道桃花...

  • 2018-10-04

    初遇简书 寻觅 赏析 耕耘 收获

  • 家 我在忘却的记忆里寻找 寻找那空灵的风 寻觅鸟鸣,山泉, 寻觅花的芬芳 好想大口...

  • 寻觅一家寿司的“意思”

    前日和一师兄谈话未闭,他眼神中的落寞便像一阵风把我袭卷到一片荒凉的世界: “细想来,这大一,大二还是虚度了,还没好...

  • 寻觅寻觅再寻觅

    寻觅寻觅再寻觅 鲜花祝福送给你 无论天涯海角 共鸣一点灵犀 惬意惬意好惬意 欢声笑语迎接你 不怕山高路远 同心一念...

  • 寻觅?寻觅!

    我一直在默默地寻找一个人,可是,我却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路走一路停,兜兜转转,然而却回不去,谁也过不来。...

  • 寻觅寻觅

    阴雨绵绵,秦昕撑着一把伞,像以往一样慢悠悠的往家走,每天走在路上,她都会观察身边行色匆匆的行人,揣摩他们的心...

  • 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读《我们仨》有感(二)

    书的结尾写道,阿瑗和钟书相继离世,杨绛认为原来共同生活的家已经不在,只不过是旅途中的客栈而已,剩下她一人独自寻觅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觅书的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bp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