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则新闻:春运火车票在网上开抢了,在一分钟内火车票就被抢光了,只好增加候补的列车。
现在,很多单位都在用APP,比如我们最关心的缴社保、交医保等等都可以上APP直接缴纳,而不必千里远路的回去办理。
这让我们办事更方便、快捷,特别是可以不再为一些事情生气:每到过年的时侯交社保,人特别多,提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到窗口排队,已经是等得心焦火燎。本该八点上班,办事人员一般都要拖到八点半才到,来了还要吃个早餐,再互相聊聊孩子吃饭情况,控诉孩子吃饭多么讨厌,半天不张开嘴。似乎证明自己上班延迟是多么迫不得已。
她们根本无视站在窗口的长龙,不会想到我们这些人当中为了早来排队,还没有吃早饭。
然后慢腾腾的开始工作,带着十分的不满,用冷冰冰的口气念着躺了半天、一大叠的社保本上的名字。
最烦的是,登记在社保局,交钱又要去规定的银行,再把银行的单据拿到社保局核实后,盖章承认。
先到社保局排半天的队,再到银行排队半天,然后急冲冲赶回社保局。一天的时间在排队等侯和来回的路上消耗殆尽。
还得要速度快,如果赶不上办事人员要回家的速度,或者赶巧,办事人员家里发生事情的速度,最后还是白跑,因为你急匆匆的赶到社保局,人家已经提前下班了。
只好第二天又要起个大早,排队。
每年交个社保费,肚子都憋着一股气。
现在好了,不用看脸色,不需磨时间,躺在床上,随时可以缴费。
这样,我们省心省力,真好。
科技使人愉悦。
但是,有时我们也深感不安。
比如买车票,年轻人可以轻松的在家抢到。但是,一些老人怎么办?
他们不懂这么多的APP,手机的作用几乎只是打电话,稍微起到用处的应该只有微信,那还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改变习惯能力的人才使用。
他们面对这些科技,显的慌张和力不从心,惶恐和侷促不安。
记得有一次到本地老人担子前买菜,因为我们习惯不带钱,等到称好菜后,问他在哪扫微信,他立马暗然的说没有微信。
那种刚卖出东西的喜悦,立刻被又要退回的无奈冲击掉,一脸的不安和悻悻然。我们问他这里有没有能给现金的熟人,我扫熟人的微信,让他付现金。
他东张西望,心高彩烈的指了一个卖猪肉的老乡,我们扫微信付钱,卖猪肉的老板再给他现金。
我们现代人都嫌麻烦,但是有一些人没办法逃避原有的生存方式。
我们就能不管不顾,让他们在社会的进步中淘汰,而不闻不问吗?
他们曾经也是热血青年、中流砥柱,只是因为年级大了,接受能力差了,就被抛弃吗?
社会发展是为了大家共同进步,请记住还有一批人一一中国老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