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最常用的语言是汉语,也是儿童话。对此我深有感触。
我曾经在幼儿园一线做过七年老师,每天最多的交流是孩子,小班、中班、大班带过两轮。
语言习惯已经进入潜意识。所以,职业语言与生活语言高度融合,自己没察觉,同行看不出。而朋友、或者其他行业的人都知道。所以,在他们眼中,我们这些年轻的幼儿教师,也同孩子一般天真、可爱,童言无忌。
如今,虽然一直处于幼儿园的环境中,但是因所接触的人、面对的群体、看事物的角度,语言随之转换,思维与认知随着语言的改变而翻转。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说孩子话,说孩子能听懂的话,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如果思维与语言同频,停留在儿童认知层面,未免可悲。
这些天,不断地面试教师。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园所的这些老师身上,我听到单纯的语言,看到单一的认知,感受到简单的思维。
由此,我真的感到一股寒意。很多老师因为所在的幼儿园不景气,或者面临倒闭裁员,选择求职。求职之前,基本的功课都不做,看到招聘信息就来面试。
今天,我对其中一位求职者开玩笑说,你不担心再次选择入职的幼儿园,也开不出工资倒闭,你怎么办?听了我的问话,对方一脸茫然,显然她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
我对师资的要求有三项指标:一是全日制学前教育大专以上毕业,二是已婚有孩儿,三是在高端幼儿园有三年以上主班带班经验。
这三项要求的底层逻辑是:具备全日制学前教育大专以上学历,必然经历高中教育,说明人文素养与教育基础尚可;已婚有孩儿,减轻企业负担;有高端幼儿园主班经验,具有市场意识、客户思维和服务意识。
至于其他的,都可通过学习、培训获得。
如今,全社会都懂得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可是从应聘者简单的思维、单纯的认知背后,感受到师资理念与教育目标的脱节,这是民办幼教的欠缺。
再用张一鸣的观点阐述,认知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单纯对应的是肤浅,与愚昧同宗同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