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得性无助:从失败的体验中获得的一种绝望的认知,感觉即使在努力也无法改变现状,不可能成功。
2、悲观的人,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坏事会毁其一生。
3、解释风格决定了乐观还是悲观。乐观的解释风格可以阻止习得性无助,解释是一种思维方式。
4、悲观的解释风格认为自身所有的坏事都是永久的、普遍的和个人化的。一旦遇到了不好的事,就会认为这件事会永远的影响生活,会将无助感延伸到未来,产生绝望感。当好事出现,就将其归为侥幸。
5、乐观的解释风格正相反,认为坏事的影响是短暂的,是特定原因,就算有不好的影响,也是限制在了一定范围内。当好事出现,会认为是自己的人格特质等永久性因素起了很大作用。
6、乐观者并不比悲观者遇到的挫折少,但乐观者能够更快的复原,也因此在很多方面都表现的更好,人生也更容易更成功。
7、乐观是可以习得的,根源在于纠正习得性无助的思维方式。ABCDE疗法就是纠正习得性无助的好办法。adversity、belief、consequence、disputation、energization。不好的事,对这件事的想法,依照自己想法做出的行为,也就是后果,激发。
8、准确的识别ABC模式不是很容易,因为它转瞬即逝。当意识到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记下来,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记录abc。
9、悲观的都解释风格会让自己颓废和被动,而乐观的解释风格,会让自己振奋。当处于悲观的解释风格时候,d反驳就有用了。很多时候,悲观的解释风格来自于过往的经历,童年的不愉快经验造成了不合理的思维习惯,诸如严厉的父母、苛刻的老师等。反驳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下意识,让自己跟自己的解释风格保持距离。
10、一件不好的事的成因有很多种,为什么偏偏要挑杀伤力最大的那个?比如考试考砸了一次就将自己全盘否定了,就认为自己哪哪不行,之后学习也提不起精神。可能原因并不是自身实力问题,而是考试前没有休息好,考试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状态。其实真正让自身提不起学习精神,怀疑自己的是永久性、普遍性、个人化的解释风格,而不是自身实力和努力问题。打破这种杀伤力很强的惯性思维,能很有效的让自己变得乐观。
11、事情虽然很糟糕,但并不代表事情延续下去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比如,虽然现在的工作氛围不好,工作没有积极性,但并不代表未来一直如此。当消极情绪上头,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感,如同漩涡,但这并不代表未来一直会这样,终止陷入漩涡是最佳做法。睡一觉,很可能就好了。但消极情绪有周期,来的时候感觉哪哪都不好,但其实这是暂时的,强化这种意识,与消极情绪剥离开,慢慢练就控制消极情绪的能力。
12、搜集证据证明问题源有其合理性,以此来缓解上头的情绪。不要想某个想法是不是对,而是想这个想法是不是对自己有用。发现自己处于悲观状态就与自己进行辩论。
13、有弹性的乐观,增强对不利环境对控制力。在遭受打击的时候,从更具鼓励性的角度考虑挫折和环境,学会随时应用乐观,更加积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