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三十多岁,结婚3年了,一直不敢要孩子,因为她觉得孩子对她而言是一份过于沉重的责任,她难以承担。一次酒后,她给我说起她的故事,她和自己的母亲,总是感觉非常见外,难以接近。她会每周六固定时间给母亲打电话,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寒暄两句报个平安。

随着聊天渐渐深入,她回忆起当年她刚和母亲分房睡时,她说自己很害怕,希望妈妈陪自己睡,妈妈答应了。但她半夜醒来时,发现妈妈不在屋中。那晚的夜,那样黑。一个人在床上的她是那样害怕。她想,妈妈一定是不爱她,所以才会不愿意履行这样小小的承诺,故意把她独自抛在黑暗之中。她想,妈妈一定是出于责任感才养育自己,那自己如果太过依赖不懂事,一定会被妈妈厌弃的。所以,她一个人静静的,承受着自己的恐惧,熬过了那个在记忆中无比漫长的黑夜。第二天,母亲似乎完全忘记了昨晚的事,她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后来,她变得越来越独立,妈妈和她也渐渐疏远。如今,她长大了,出于责任感,她也会和母亲保持联系,但她们始终客气疏离。
我问她,你有和你的母亲说过你当时的感受吗?你不妨试试告诉你妈妈这件事,不必等到周六晚上,你是你妈妈的孩子,你可以在任何你想的时候联系你母亲。
那天深夜,这位朋友哭着给我打电话。
她说,她给妈妈打了电话,说了那件事后,她妈妈非常惊讶地说:天呐,孩子,我完全不知道,那你当时得有多害怕。
“那你当时得有多害怕”,听到这句话时,她突然泪如雨下,仿佛这么多年的委屈和压抑一下子找到了出口。那天,她和母亲聊了很多。
从母亲的角度,她听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那天母亲看她已经睡熟,就悄悄离开了,并不知道她醒来的事,第二天看她一切正常,便以为她适应良好。后来,她越来越独立,也没有过什么叛逆期,母亲还很是欣慰。
那天以后,她才明白,自己不是不爱自己的母亲,更不是不需要母亲的爱,她只是,不敢靠近。
最近,她告诉我,她怀孕了,她的父母准备过去她所在的城市照顾她和宝宝,她觉得现在很好。

那些我们以为永远跨不过去的屏障,也许只是需要一通小小的电话,一句“你知道吗?”
如果你有非常难以释怀的往昔,请记住,那不一定是真的,你永远还有机会拨开重重迷雾找到岁月背后的真相,只要你想。
请不要轻易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更不要怀疑自己值得被爱,有时并不是我们不被爱,只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在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我们和孩子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全然不同的解读,这不同的认知起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种子,但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孩子未来回首时的一个童年阴影。
所以,对于孩子还是要更多一点耐心,多沟通、多陪伴、多观察、多理解。
反过来,如果你是故事里那个孩子,也请对父母多一点包容和理解,他们很可能不是故意要伤害你,他们只是不知道你的害怕和孤单。请你给他们一个机会,给他们打个电话,聊聊往事,也许你会听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也许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在被父母用自己的方式认真爱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