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妈妈的女人,要昂首阔步的走在前面,要走得稳,走得正,走得底气十足,走得充满希望,因为,跟在你后面的,是你的孩子,你在前面走,他在后面看。——摘自《别让你的孩子瞧不起你》·十二

今天看十二写的《别让你的孩子瞧不起你》,上面这句话特别触动我的心。
生孩子前,我是个不拘小节甚至挺粗糙的女人。不爱穿高跟鞋,只因为磨脚。不爱穿真丝,天然织物的裙子,只因为保养麻烦。不爱披着头发,只因为马尾更方便。不爱化妆,因为化妆卸妆都要花时间。——我身边很多人(朋友甚至长辈,甚至我老板)都表示对我的惋惜:分明长的不差,却甘当路人。分明披发更有女人味,却天天马尾。分明穿真丝最显气质,却总穿T恤。而我居然在他们的嫌弃和惋惜中怡然自得很多年,还口口声声说自己的舒适他们不懂。就连朋友开玩笑“你这么糙,不怕老公不要你?”我都能轻松回嘴“真不要我,外表再美也留他不住。真爱啊,不是只看外表。”
生孩子后,我再也没有底气让自己继续粗糙。看着那小小的人儿,我陷入不安和焦虑。回顾自己过去的人生,我开始惊恐的发现,自己的过去一地鸡毛,自己的现在一无所有。没有良好的形象,没有出众的事业,没有能拿出手的成绩……而且,比一无所有更让我惊恐的是,我并非天资差到扶不起,而是不努力,不积累。例如形象上:我不漂亮却属于普通女生(和大部分女生一样:素颜丑衣超级路人,美衣淡妆可以很顺眼,偶尔还能小惊艳)。事业上并不出众但却有余力未出。其他成绩方面——更是不知道何为“积累”。我所有的学习、爱好都没有成绩,能具有说服力的展现出来。例如:我喜欢画画,全家却找不到一张完整的画作。我会用PPT,可是一个能体现我巅峰思维和技巧的PPT都没有。我经常下厨,却没有招牌菜能拿出手。我爱看书,却没有一本完整的读书笔记。

看着孩子一天天温润的脸庞,还坐着月子时,我已经非常的焦虑。我第一清晰的认识到,活了二十几年,我没有任何可以随时拿出来,能证明自己具有特殊性的东西。我居然没有一点特色,似乎任何人都可以把我取而代之。
我开始非常害怕,害怕随着小小的人儿一天天长大,自己会被孩子看不起,害怕自己老了会看不起自己。
焦虑如影随形,改变也随之产生。做完月子,我开始大幅度运用“断舍离”整理衣柜,扔掉了没有质感的T恤,翻出质感更好的裙子。我开始购买画画本,第一次把日常涂鸦放在同一个本子里(所以才有了现在《绘·色》文集里的画)。我开始整理电脑,删除了两千多份文件,同时找出来100多份可以再次运用的资料(自己写的,以及收集的20份软件教程;5篇具有代表性的策划方案,10个绘声绘影模板;2个思考较全面的结构脑图;一份冠军团队复制资料……)。我开始穿有女人味的鞋子(产后不能太高跟,所以先从3厘米箭头单鞋穿起)。我开始打理头发(以前洗干净就好,现在开始涂护发精油,定时按摩头皮)。开始注意姿态和体形。
家婆看到我说开始关注自己的外形,非常好奇,说:“做姑娘时就没认真打扮过,做了妈妈扮什么靓女?做妈的女人是不可能比姑娘漂亮的。”我回答,“因为我不想太丑了被孩子嫌弃。”家婆愣了愣,说“孩子是不会嫌弃妈的。”我回答“可是隔壁家,上幼儿园的孩子就问不让妈妈接送,他说他妈妈很肥很丑。”家婆听了,想了想,默认了做妈妈的女人太逊色会被孩子嫌弃的事实。

生孩子前,我随性而粗糙。生小孩后,我学着自律,学着精致与积累。对我来说,可以被全天下看不起,可是孩子,是我生的,我一定要,必须要获得他的尊重和喜爱。没有孩子前,我的一切只为自己而活,即使老公也爱和尊重,他不能决定我的生活。生了孩子后,肩上忽然多了一种责任,觉得有必要让自己做的更好,成为孩子的榜样,有必要给孩子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美好的形象,好的关爱,甚至好的社会价值……
漫漫人生路,父母在前面走,孩子在身后看。母亲要走的不卑不亢,走的大方自然,孩子才能看到美好,活的更好。我希望,今生今世,除了为自己活,我也能为了孩子而活。希望把自己活的更精致,更有成就感,更不动声色却暗含力量,让自己活成孩子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