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reactnative原理

reactnative原理

作者: couriravant | 来源:发表于2020-03-03 16:44 被阅读0次
image.png

RN需要一个JS的运行环境, 在IOS上直接使用内置的javascriptcore, 在Android 则使用webkit.org官方开源的jsc.so。 此外还集成了其他开源组件,如fresco图片组件,okhttp网络组件等。
RN 会把应用的JS代码(包括依赖的framework)编译成一个js文件(一般命名为index.android.bundle), , RN的整体框架目标就是为了解释运行这个js 脚本文件,如果是js 扩展的API, 则直接通过bridge调用native方法; 如果是UI界面, 则映射到virtual DOM这个虚拟的JS数据结构中,通过bridge 传递到native , 然后根据数据属性设置各个对应的真实native的View。 bridge是一种JS 和 JAVA代码通信的机制, 用bridge函数传入对方module 和 method即可得到异步回调的结果。

对于 Android 开发者来说, RN是一个普通的安卓程序加上一堆事件响应, 事件来源主要是JS的命令。主要有二个线程,UI main thread, JS thread。 UI thread创建一个APP的事件循环后,就挂在looper等待事件 , 事件驱动各自的对象执行命令。 JS thread 运行的脚本相当于底层数据采集器, 不断上传数据,转化成UI 事件, 通过bridge转发到UI thread, 从而改变真实的View。 后面再深一层发现, UI main thread 跟 JS thread更像是CS 模型,JS thread更像服务端, UI main thread是客户端, UI main thread 不断询问JS thread并且请求数据,如果数据有变,则更新UI界面。

native入口

image.png

ReactRootView, Android 标准的FrameLayout对象,另外一个功能是提供react 世界的入口,函数startReactApplication实际调用attachMeasuredRootView触发react世界的初始化。

MyReactPackage, 配置当前APP 需要加载的模块,RN 的JS框架会在初始化阶段就会把native的模块按照配置加载到JS数据结构中(MessageQueue), 从而才能在JS 层即可直接判断native是否支持某个模块。支持三种类型模块配置, native module(实际就是不需要操作View结构的API), view managers(实际是映射到virtual DOM中的View组件), JS module 。

ReactInstanceManager, 构建React世界的运行环境,发送事件到JS世界, 驱动整个React世界运转。 通过builder可以创建不同的React环境, 比如内置js 路径, 开发环境dev的js名字,是否支持调试等。doInBackground会加载指定的JS文件, onPostExecute会调用runApplication接口运行JS APP。

瓶颈:
因为bridge, JS和 JAVA是异步互通,如果实现复杂多API的逻辑,可能会导致部分效率损耗在多线程通信。JS 异步的编程方式多多少少带来一些不便。

  • 因为bridge, 可能某些场景做不到及时响应。比如帧动画的实时控制。
  • Android版本刚推出不完善,并且目前RN版本还在不停的更新中, 可能存在暗坑。
  • 加入JS引擎, 内存的控制比较麻烦,会比普通native增加不少。

https://blog.souche.com/react-native-source-code-analysis/
https://blog.csdn.net/xiangzhihong8/article/details/5262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