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堂(一)

作者: 宁静致远_a3ea | 来源:发表于2021-01-18 21:08 被阅读0次

1.《道德经》第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食,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涣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已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豫俨若冬涉川:如履薄冰。

敦兮其若朴:敦厚淳朴。

旷兮其若谷:博大空旷。

混兮其若浊:深不见底。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得到有智慧的人,面对复杂的局面,当即立断主次分明。

孰能安已久?动之徐生:得到的人看起来非常安静,能在静谧的环境里赋予强大的生机。勃勃生机之象,恰恰就在安定的状态里呈现出来。

幽兮西若畏四邻:随时随地的感觉到有强大的对手在身边,每一个抉择都战战兢兢,每一个环节都注意自己的保密,谨慎周全细致,切忌骄纵大意,飘飘然,猖狂要懂得不欲盈。

收获:一个觉悟者的状态等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懂得众缘和合瞬息万变。

2.《致良知》学习第一天

初次接触王阳明先生的书籍是在半年前,当我走进新华书店国学书籍一栏,《王阳明全书》深深的吸引了我。

王阳明先生十一岁立志成圣成贤。他的一生相对坎坷,读完书后,给我的感受:我们学着适应环境,改变自我。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不再满心抱怨,读王阳明先生的书,会找到一条通往前方的光明大道。

读书心得:

今天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段话的含义。

懂得了圣人始终处于无我的心态;凡人天天都逃不出小我的私欲,同时也给自己制造着太多的烦心事。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当我用心感受,并做到践行,这是跳出小我的一个跳板。

知止而后有定,放下欲望的枷锁,定力得以提升。

认准目标,笃定地走下去。

相关文章

  • 国学课堂(一)

    1.《道德经》第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食,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粹,是中...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 走进国学课堂

    今天下午,青岛和平鸽之家举办国学讲座,我欣然前往。 地点在位于永平路上的街道文化站。由于我是第一次来这里,担心误了...

  • 国学课堂(八)

    1.《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 国学课堂(十一)

    1.《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

  • 国学课堂(三)

    1.《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

  • 国学课堂(四)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为;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大道:人人都悟道、行道。 仁义:对混乱...

  • 国学课堂(九)

    1.《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课堂(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qf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