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日记主要目的是把自己写明白,自己通晓探底后,在顺带引导有意愿的人一起深入,就会和大家融为一体,在和大家打成一片中升华。
刚开始写日记,我并没进入痴迷状态,只是因为工作需要,我被逼无奈开始了文案工作,这都是近几年的事,后来我越写越喜欢,不写都不习惯,甚至写日记都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越痴迷越成功!
世界是公平的,你有多痴迷,你在这件事上的造诣就有多高,同样你也会在其他方面失去一些东西,甚至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得要有这种心理准备,成功和代价是成正比的。
很多人不成功,并不完全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他又想获得成功,但又不肯付出对应的代价,在纠结中消耗了时间和精力,一旦你开始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愿意付出代价,你想要的成功也会不期而来。
人人都有自己痴迷的事,即便就是普通人,他也有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比如有人痴迷斗地主、打桥牌、追电视剧、玩游戏等,你痴迷的事不同,人生结果就不同,大部分人是把时间和焦点放错了地方,所以无法获得理想的结果。
有的人也痴迷,但只是三分钟热度,这一点我体会很深,这也是我最近一直琢磨的点,我想破译持续痴迷的密码,对于我自己做的事,我也算是痴迷,但在行动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换种方式来让自己休息...
但这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我研究过这个世界最顶尖的成功人,尤其是最近看稻盛和夫的著作,这一点我体会非常深。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最终看:是否持续痴迷以及痴迷多久?
有的人痴迷几个月,有的人痴迷三五年,有的人痴迷三五十年,比如稻盛和夫持续痴迷一件事一辈子,李小龙痴迷于武术从他接触那刻到生命终结,乔布斯痴迷于他的事业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
我相信这些人即便去了天堂,他们也都还在痴迷他的那件事,这种一致性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让他们成为他那个领域绝对的权威和最耀眼的明星。
回望一下周围乃至各行各业这是不是事实?
我这个人有点偏执,非常喜欢着琢磨,尤其写了日记之后,就更加喜欢死磕某件事的根本,现在我开始练习痴迷,不是痴迷于某件事,而是完全的沉浸并和这件事融为一体。
过去我会不断地变化存在方式,现在我不断的去压缩,就是把与这个事无关的存在挤压掉,用一个词来解释,就是增加密度,减少多余的存在到极致,乃至完全消失。
最终和这件事完全融为一体。
你的世界没有其他,只有你自己和这件事情,这是成为这个领域绝对权威的通道,这是一条无人通往的路乃至绝路,当你明白这些之后,你瞬间就能进入金庸武侠传道的境界。
金庸里面的绝世高手,他们练习的功夫各有千秋,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进入了这条通道,无数人看了各种版本的电视剧,就是没有破译背后的密码,只是当一个武侠爱情剧去看,拿真的是太可惜了...
真正的高手走到哪就消化哪,消化世间万物为自己所用,世间一切皆是媒介,顺着这个媒介进入了一个自己的通道,在你眼前就会呈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你会看到常人无法看到的东西,此时你只要一张嘴,绝对有杀伤力的见地就会喷薄而出!
这样说似乎有点悬乎,我一直解释你直接秒懂,金庸神雕系列的五大高手,黄老邪早年丧妻,一心沉迷自己的武学,周伯通被幽禁桃花岛直接练成双手互搏,欧阳锋就如名字一样疯,为了练习武功无所不用其极。
还有段王爷,就是“五绝”中的南帝,为了和王重阳探讨武功,结果却不料和王重阳同来的老顽童,和段智兴深爱的妃子刘瑛有染,当南帝知道这个事后,不仅没怪罪周伯通,直接把刘瑛许配给了周伯通。
这对于常人来说是莫大屈辱,更加不可能理解段王爷的行为,但对于一个有自己痴迷的事人来说,他的眼中除了那件事,其他的一切名利、美女、地位都和他无关,别说舍弃掉一个爱妃,即便是舍弃掉生命也在所不惜...
包括杨过和小龙女的十六年之约,杨过用了十六年修炼独孤九剑,从那一柄利剑到最后一柄木剑,从举重若轻到举轻若重,乃至出神入化到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的境界。
这就是完全彻底痴迷一件事的结果,当你进入这种状态的时候,这一生无论你深入什么点都会探底,你再也不用担心是否成功和卓越,因为你已经成为成功和卓越的代名词乃至标签,只是看有多成功和多卓越。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我的眼里只有你。
当你彻底践行这句话的时候,你就拿到了通往成功之路的钥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