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份,我们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了三次活动,一为低碳生活成果展,这是八下语文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二为新闻播报大赛,旨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三为演讲比赛,也是每一册语文书必有的一个任务单元中的要求,这一册的任务就是演讲。
每一次活动,我和学生们都要做好各自的前期准备。第一次,他们以组为单位设计作品并做好讲解准备,我需要设计评分单、制作PPT、收集作品并上传、写好主持稿(这项工作本可由学生完成,但学生时间有限,最大限度节省学生的时间)、准备奖品、布置场地等等。第二、三次,在前一次的基础上,我要做的事情更加明朗,操作也更为熟练,而学生的表现也更加亮眼。尽管上台的人数有限,为了做到全员参与,我让台下的每一位观众都来充当伯乐,于是,除了上台的人可以评奖,底下的每一位观众在担任大众评委之后,也可以根据评选结果被选评获得“伯乐奖”。
这一次次活动、一张张证书,挖掘的正是各个不同方面的人才。
活动结束后,有人说(写)为什么我没得到“金话筒奖”,为什么演讲比赛不是一等奖,除了人际关系值得思考外,更多的还有对各自实力以及准备程度的对比。
对于每一位同学而言,机会是均等的。尤其是第三次的演讲比赛,赛前,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做准备。根据赛制,是现场随机抽取人员上台,但在正式比赛时,还新增了一个环节,主持人询问有没有同学愿意主动上台。很高兴的是,经过几次磨练,每班5个上台机会都被一抢而空,预先设定的临时抽取已经毫无必要。4班有余诚烨、李世杰、李奥、周卓群、李胜轩,5班有缪心兰、陈依依、苏雅欣、刘涵颖、缪宇楗,在机会面前,他们毫不迟疑地出手了,这是勇敢者的游戏。(后来还随机抽取到了肖澜芝、杨婷婷、曾亚文、许梓涵等同学)
而既然是比赛就会有竞争,为什么脱颖而出的是ta,而不是我,台上的这个同学与那个同学又有怎样的差距?在探寻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学习、在欣赏,这就叫取长补短,见贤思齐。
技不如人是可以的,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不需要嫉妒,因为每个人天生就不一样,有些人擅长说,有些人擅长写,还有人什么都不擅长,只要我们懂得去寻找原因,寻找努力的方向,下次赶上来,就是一种坚强。
舞台是比赛的场地,也是展现自我的平台。面对台下不同的微表情、眼神,不断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秀出自己,已经与众不同了。从最初大家默默祈祷不要抽到自己,到如今主动迎战,这就是活动的意义。
每一次参与就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成长都会带来惊喜。以后的每一次活动如果都能端正态度积极参与,语文这门需要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学科一定不会难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