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涌幢小品》记载,宋代邹浩被贬至广西昭州后,以江水不可饮用的理由,常谴家人去家宅外数里外的山间汲泉水饮用。后某日其家所居之岭下忽涌出一口新泉,从此不必再奔波数里去取水了。
如此生活了很久,一直到某天,邹浩忽从山岭附近的乱石下发现一只石蟹,不经感叹道“我到这山岭这么多年了,在这附近从未见过石蟹。不想今日竟然复见。可这乱石山上又没有江湖河泊,不是它生活的地方啊,它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易传上说‘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蟹字,谐似解字。难道这是预兆我可以蒙皇恩回归了吗?”
后来没过几天,山岭下的新泉便出乎意料的干涸了。
又过了几天朝廷忽然派来了特使,召邹浩回京。当地人也因此事将那泉眼命名为感应泉。
无独有偶,《续资治通鉴》里也记载了一个关于螃蟹的故事。
宋代太平兴国四年九月,在宋军围困辽国南京城(燕京)的背景下。时任桂州观察使的曹翰和洮州观察使米信,受命屯军在南京城的东南角。当时宋太宗赵光义急于拿下南京城,故每日都督促将士攻城。在某次战斗中,有军卒掘土时,从地下挖出了螃蟹。曹翰知道后,私下对诸将说“螃蟹是水中的生物,现在却在土地下,这是移其居所的象。而且螃蟹又多足,象征敌人的援军就快到了。另外,蟹字谐似解字,解有离散的意思,恐怕我军将要班师回朝了!”
后来十月的时候,辽国南京宰相耶律沙率援军赶至,与宋军在高梁河大战,败退。日暮,辽耶律休格部合耶律色珍部又至,宋军匆忙之下不知来敌几何,仓皇应战。而南京城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也开城冲击宋军。三方合击之下宋军大败。全军溃散,宋太宗赵光义中箭,乘驴车南逃。至此北伐以失败告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