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开始,我想先为这题目辩解一二:在这篇文章,我对曹操这个人物并非仅存贬义的,而是借了国风戏曲中经典脸谱而落笔的——曹操通常是白脸,而白脸通常表达的便是奸诈多疑的。
但何谓非仅存贬义?在我看来,曹操这一人物是复杂的,他难以用简单的好坏评价,大致就是黑白间的灰色地带吧。
《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描述是:“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更有说到“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这亦是对后文的铺垫。
所谓灰色,便有黑又有白。黑于何处?便是其奸诈和无情了。文中亦有提及到曹操儿时对付叔父的手段,又有曹阿瞒许田打围,这仅是举的两件事,便足以看出曹操的奸诈了。而无情,于三国战场上能体现出来的便是杀人了。其中我认为最为鲜明的就是曹操编造“梦中好杀人”一事:曹操为了防止被暗害,编了“梦中好杀人”的谎言,可不仅是如此,曹操竟还自导自演了“梦中杀人”的一出戏!谁能想到,这仅仅是为了圆一个谎。岂不无情?
但又白在何处?其实,在我看来,曹操的白是亮相于后人的。由今天看,曹操的白便白在了他的文学贡献及雄心壮志。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说道曹操的诗,其实都不会陌生。像是《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巨大,这无法否认。而雄心壮志,在他的诗中也能表现得出来一二,像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便表现了步入老年的曹操心仍不变。在我看来,这与当今流行的“不忘初心”是大同小异的。为什么雄心壮志会成为曹操白的支柱?那是因为这符合了当今社会的需求。曹操虽奸诈残忍,可也无法否认这是为了他的心愿而努力,即努力的过程是无法直视的,但这种行为是值得学习的。
能如何评价曹操?写至现在,我仍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述一切。我不可否认曹操的行为是绝对错误,毕竟那是位于三国时期;我也不可否认曹操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是绝对正确,毕竟那垫脚石是百姓头颅。也许只能用一个怎看都无法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词语——“纠结”来概述吧。
高一十二
成嘉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