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62590cc3b5f5原创小说汇长篇爱情小说‖连载
长篇连载小说《走梦人》第二十八章 烟筒山火车站

长篇连载小说《走梦人》第二十八章 烟筒山火车站

作者: 肥肉鱼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13:46 被阅读90次

九十年代初,中国的基础道路交通网路建设还不完善,要完成一次由北到南,贯穿全国的旅程远不是那么容易的。绿壳解放卡车,140多公里的路程,它载着我们一路颠簸,跑了足足两天两夜,才到达第一站——烟筒山火车站。勘探队将在这里换乘火车继续我们的旅程。

随车护送的警卫连战士也在这里与我们分了手,剩下的路,只有我们五个人走了。

这五个人,年龄身份各不相同,在队伍里的分工也不同:钱思婉出发前被指派为行动队长,丘老九有着地质勘探专家的身份任做总顾问,老疙瘩负责与支援部队的通讯联络和安保工作,二土匪因为体魄最为强健,大部分的辎重都有他来背负,而我则只要求照看好我自己便好了。

其实这次的旅程,行进路线在这一开始的第一站就被打乱了。原定的是109厂的军车可以一路直接把我们护送到辽宁省的沈阳皇姑屯火车站,再由那里搭乘南下的部队作训专列继续前行。可是因为接连几日的大范围降雨,松花江一脉水系夏潮汛提前来临,从桦甸县开始很多公路都被冲毁阻断,车辆很难通行,于是只好临时改变方案,选在烟筒山车站执行备用计划。

5月末的东北,早晚温差还是很大,刚下车那会儿还觉得身上凉飕飕的,等到9点多钟太阳越升越高,就觉得晒得慌了。钱思婉从随身的牛皮文件包里掏出一份盖了红印章的单位介绍信,敲响了车站值班室的门。这个小车站每天只过两趟列车,白天一趟,晚上一趟,也主要是货运列车临时停靠,平时人少的很。

这门敲了好半天也没有人来应。二土匪背着个硕大的行李,被阳光晒得两眼发花,“他娘的!先踹开它进去凉快凉快再说!回头我再给他么修上!”,说完,还真扬起一条腿要去踹门。

“哎~!哎~!干什么的你们?啊?小伙子,干啥呢?你要干啥呢!”,端着印有“为人民服务”红字的大茶缸子,立着两道花白长寿眉的老干部模样的人,厉声何止了二土匪。

“哦!首长您好!我们是地方部队的,需要您这边来配合调度,这是介绍信。”,钱思婉板板整整的敬了个礼,把手上的文件递给对方。

老干部连忙把头上的蓝色大盖帽扶了扶正,手忙脚乱的回了个礼。“哦~呵呵!不是首长,不是首长!我就一个副站长而已,同志们辛苦了!”。他把手上的搪瓷茶缸子往旁边窗台上一放,看了介绍信后马上从腰上掏出一大串钥匙开了门,把我们让进了值班室。

“我们这个站小,没啥好招待各位的,同志们多担待啊。”,老站长满脸堆着笑。几个人在刷了黄漆的长条凳子上坐了下来,也都客气的陪着笑脸。

90年代沈阳铁路局铁道交通图 图片来自网络

“从这到关里路不近啊……从咱这出发得再到梅河口转车走京哈线。今天的火车就剩下一班凌晨的了,是个从鸡西过来的运煤货车,我能给几位安排个能睡觉的好位置,这个你们放心!组织上交代的任务,我们站一定全力配合!别看我这个邋遢样,咱觉悟还是很高的!”,老站长拍着胸脯,脸上显出一片红晕。

“跟你们说哈,对,我叫张玉才哈,忘了说了都。当年日本兵占了东三省的时候,我还在柳树河车站当站长,经历了不少事!绝对根正苗红!调到烟筒山来之后,也正经接待过不少咱们的部队同志了呀!咱政治立场绝对坚定!”,他显得异常的激动和亢奋,摘下帽子,掏出一方蓝布手绢不停的擦拭上边的铁路帽徽,擦的铮亮铮亮的。

“呦!老哥哥,又给客儿叨咕你的丰功伟绩呢吧?哈哈”,一个手上拎着尖头小锤,胳膊上扎着红袖标的人,一边用脖子上挂的毛巾抹着脸上的煤灰,一边推门进来。见屋里围着这么多人,冲着老站长一点头,大声说。

“老王头,说啥呢,呵呵,就跟几位同志闲唠唠,检完轨了啊?”,老站长站起身,给来人让了个座。

“完了,没啥事,正常。”,那个被唤作“老王头”的道班检修员,擦着汗,咧着嘴,冲我们点了点头,随后伸手从旁边墙上的钉子上摘下了个蓝皮本夹子,刷拉刷拉的填写了几行数字,签了个潦草的名。

我们五个加上他们两个站里的,让这间小小的值班室空间显得非常局促。特别是钱思婉,有着做医生的洁癖,非常不适应这里的浓重的煤灰和汗酸味,总是悄悄的抹着鼻子轻轻咳嗽。最后终于忍不住,与我们对视了一眼,站起来,说:“张副站长,离凌晨的列车班次还有不少的时间,我带同志们先去周围镇上转转,晚些时候再回来麻烦您吧?”。

“好,好!同志们随意!呵呵!”,老站长站起身来跟她握了握手,“老王头,晚上你领几位同志搭伴一起走,照顾好了他们给你个假,你也回趟梅河口看看孙子!”。“好嘞!老哥~!”,老王头,闻声高了兴,脸上的煤灰和汗渍混在一起,堆出了朵花。

吉林磐石火车站,烟筒山火车站据此不远,建筑风格也类似,只不过要更小一些。图片来源于网络

烟筒山站有些年头了,是当年苏联老大哥给建的房子,有着半边半圆型绿铁皮花顶的一个三层主楼,风格独特,经年的风雨侵袭,带着些古朴和沧桑感,这让我不禁想起我109的那处不伦不类的住所来,不知道村里那些乡邻现在如何了……

经厚实的铁管栏杆出站口穿过,后边不远处就是一个小小的镇店,雨水过后带来的泥泞丝毫没有阻挡小商贩和农户们出来摆摊的营生,今天是个集。

“走!赶集去!”,钱思婉显得很兴奋。

“凑那热闹干啥,还不如寻个招待所睡一觉!这一路过来,哎呦,颠的我老腰都要断了。”,丘老九嘟嘟囔囔的抱怨。

“去给丘主任买衣服,买你的常服,中山装~”,钱思婉回头笑着说。

“啥?出发之前死活不让我带,现在这是闹哪样?”,丘老九眼睛一亮。

“原定的计划,咱们会一路军车直达目的地附近的山区。那样直接穿着丛林迷彩更方便,也少了些常服来增加负重。可是现在这个备用路线,恐怕要经常接触不同环境中的人,所以大家各自换一身普通行头会比较好。”,钱思婉的思虑很周全,我们大家也都乐得接受。

常年困在军事驻地和大山村子里的人们,如今来到这集市上逛街,自然是高兴的,特别是当买什么都不用自己掏钱的时候。各色小吃吃了个遍,各色玩意儿摸了个遍,全身衣物也都从头到脚换了个遍。

这种自在,让之前一路颠簸的疲劳也都缓解了不少,一直玩闹到晚上六七点才回到车站里。老站长已经把常年半闲置的候车室粗略的打扫了一番,拼了几条跟值班室里一样的黄漆长凳,在上边铺了铁路的蓝布冬装棉大衣供我们临时休息。他一直说着条件艰苦,条件艰苦,同志们多担待的话,让我们有些不好意思。最后,终于换回了中山装的丘老九拿出领导的派头,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回到部队之后会向上级领导说明,表扬他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之后,他才略显安心的退了出去,让我们好好休息。

午夜,蒸汽火车沉闷的喷气声和刹车时车厢的撞击声把我们从睡梦里吵醒。和衣而卧的几个人,爬起身子,都不免冷的哆嗦了几下,这时候的夜里还是很凉的。

“同志们!咱们上车吧?来,来,我帮你们拎东西。”,老王头嘎吱一声推开候车室的长条门,探出头来说。见我们刚起来,就走过来帮着我们大包小包的往外拎着行李。

90年代东北铁路线上常见的货车守车。图片来源于网络

给我们安排的是这列运煤的火车的尾部最后那节守车,守车也叫瞭望车,是一节小小的黑铁皮车厢,两边各有一个鼓凸出来的窗户,方便在列车运行时查看前方的情况。进了车厢里边之后,两侧各设置了一条长木板凳可以供押车人坐卧休息,中间是一个圆柱形的铸铁煤炉子,里边的炉火正在噼啪的烧着,映的整个小车厢暗红暗红的很是温馨,铁皮筒子的烟筒直直的穿过棚顶伸到外面,带走了呛人的烟气。

连同老王头一起,六个人,上了车。这空间虽然也不算大,不过对这几个人来说倒也不算拥挤,一边的条凳各坐三人,围着炉火正好暖和。

我跪在凳子上,反身趴在窗户上向外看。漆黑的夜里,老站长张玉才手里提着一盏白铁皮三色信号灯,正在用胳膊画着圆圈。

“呜———————”,列车拉响了一声长长的汽笛,伴着沉重的车厢相互耸动、连接、撞击的声响,缓缓启动了。

滚滚蒸汽的白雾,被昏黄的几盏路灯照的影影绰绰,老站长站在雾里,挺直了身板,庄严地对着我们的方向,敬了一个礼。

我冲他挥了挥手,以示告别……,他的身影写满了故事。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厚重的一本故事书,讲述着不同的人间冷暖、悲伤离合,都有着不能言说的伤楚和自己拼搏一生的独特理由。只是那些故事,有的人能说,有的人会讲,有的人却只能一辈子把它埋在心底,再也没有机会被谁知道。我的生命中有很多人通过告别和永别,带走了他们的故事,就算想,也不再让我有机会听到,无法欣赏他们专有的精彩。因此,我不喜欢离别。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人,卑微也好,崇高也好;不管是什么样的离别,小别也是,永诀也是。熟悉不熟悉的人皆是如此,心里总是会觉得莫名的酸楚。

“来!就着这热乎气儿,我给同志们讲讲张副站长的事儿”。老王头把水杯往炉子上一座,招呼着我们,给我们讲了一个张副站长没来得及讲出来的故事。

烟筒山车站 站牌。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平凡之梅:语言缜密,感情内敛丰富👍👍
    肥肉鱼先生:@平凡之梅 过奖了,生活给了我们不同的记忆和灵感,我只是把那些感动过,温暖过我的记忆慢慢连接起来的一支笔而已。你也有你的笔,你也会有你更好的小说。
    平凡之梅:@肥肉鱼先生 我应该谢谢你,可以读到这么好的小说。
    肥肉鱼先生:@平凡之梅 谢谢鼓励和支持
  • 安小庭:图片很有心,严谨态度赞一个:+1:
    肥肉鱼先生:@安小庭 谢谢支持:yum:

本文标题:长篇连载小说《走梦人》第二十八章 烟筒山火车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ld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