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都知道甲醛是个坏东西,它刺激眼鼻喉、皮肤,导致咳嗽过敏;长期接触更是伤肝肾、免疫系统……被世卫组织盖章"一级致癌物"。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430万人因甲醛致病。
这可太奇怪了,甲醛虽然无色,却分明是有味道的呀,为何还能一次次突破我们的防线?
而且,围绕着甲醛,还有许多奇怪的现象——“新房通风半年还有甲醛味?”“检测合格家人仍咳嗽过敏?”……
今天就从科学角度,分析具体原因,从今之后,有的放矢,有效避开这些陷阱。
陷阱1:嗅觉疲劳
“久居兰室,不闻其香”,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弥漫着甲醛的环境中呆久了,嗅觉也会渐渐麻木,闻不出味来了。
而事实是,甲醛仍在源源不断释放,但你的鼻子早已"罢工"。你以为安全了,实则踏入了慢性毒气室。
更糟糕的是, 刚装修完的房间中往往还有苯、二甲苯等其他味道,它们会掩盖甲醛气味。
陷阱2:温水煮蛙:3-15年长期释放
甲醛有一个特点非常可恶、可怕——它的释放不是一次性的,它会在3~15年这段时间内稳定持续排放。
某品牌定制衣柜检测显示:装修3年后,衣柜内仍以每天0.1mg/m³的速度释放甲醛,这种“潜伏式释放”让很多家庭在入住多年后仍中招。
陷阱3: 甲醛浓度随温湿度变化大,令人防不胜防
甲醛沸点仅19.5℃,夏天室温25℃时,释放速度比冬天快3倍。实测数据:30℃密闭12小时,衣柜内部甲醛浓度可达0.5mg/m³(超标6倍多)。而冬季供暖后,关窗睡觉会让甲醛浓度在8小时内回升至0.2mg/m³以上。
甲醛可真是太狡猾太坑人了,试想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哪有不关窗的?而它却乘机偷偷加倍释放。
陷阱4:检测漏洞
未严格按照规范检测,可能存在检测点位不合理、操作方法不当等问题。比如仅检测客厅等开阔区域,忽略衣柜、抽屉等污染源密集处;检测前未密闭房间12小时。从而导致最终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甚至还有人网购自测盒检测,有的误差超50%就不说了。最可笑的是,实测数据0.15mg/m³时,某些廉价仪器却显示“合格”,真是睁眼说瞎话。
陷阱五:治理误区
不少人认为除甲醛,只要开窗通风,再放些活性炭、绿植吸附就可以了。
可实验表明:无风天通风1小时,甲醛浓度只降20%,关窗后3小时又反弹80%。且对板材里的“结合态甲醛”无效。
至于绿植吸附,10平米房间要摆50盆绿萝才有点用。
活性炭的作用也不够瞧的——某环保机构实验:在一个甲醛浓度为0.2mg/m³的房间,放10包活性炭,72小时后浓度仅降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