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一个经历丰富的人,哪怕阅读量不多,也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现实,我们平常的写作构思,素材往往都是亲身经历或是真实事件的改编,否则是不敢写的。
除非是写奇幻或者玄幻那种,仅需要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就能的动词的文体,其他只要带有现实色彩的文章,我们如果事先了解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光凭想象很容易出现一些因果关系对不上问题。
我从十三岁开始写作,那个时候总以为能够只要多看书,多用心,就能写出一部好的作品甚至是巨著,就像《白鹿原》《百年孤独》《基督山伯爵》那样能成为世界经典的作品(这些都是青春时代的理想)。
后来在写作的过程中慢慢发现,阻碍我的不是文字运用能力,而是阅历和经历之后的心得体会。
那时候我一样没有,因为身处在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学校,整天面对的都是书本考卷,还有一片云卷云舒的天空。
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怎么能想象出外面的天有多高,自己的翅膀能飞多高?久居井下的青蛙,又如何能想象得出海有多大,自己的双腿能跳多远。
所有的灵感都来自于现实,经历是创作的第一要素,这也让我想起了为什么古时有“家国不幸诗家幸”的说法。
就拿被后人冠以诗圣名号的杜甫来说,在安史之乱前,在宫廷内担任一个小官的他,每天写出来的都不是些辞藻虽然华丽,内容却空洞无物的作品。
而在安史之乱以后,在亲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看到了在战乱中受苦的黎明百姓,那时,他的作品的内在思想才跳出了过去那个狭小的圈子,登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空多出去走一走,不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闭门造车,那样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