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南京财经大学
人物 | 顾学宁:一簇人间烟火,三分道骨仙风

人物 | 顾学宁:一簇人间烟火,三分道骨仙风

作者: 叽里咕噜啊噜 | 来源:发表于2017-11-18 20:34 被阅读15次

文编/孙澍垚

顾学宁(1964-),南京人,现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理事。

自2003年秋季起,开辟面向在校学生的校际第二课堂,并在此基础上经由崔春雨发起并于2006年秋正式组建“边际线·学术沙龙”(The Frontiers’ Group),沙龙定期举行,气氛融洽、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学以致用

自1983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曾主持南京市“七五”攻关项目,完成省级课题3项,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企事业规划举要:1997-1998年受聘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担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部特约撰稿人、《世界经济报道》专栏策划人;

1998年以来主持或参与茅台集团中,期战略规划、南京LG集团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2001-2006新华社江苏省咨询策划中心特邀顾问;2005年,“新城市构想”(为江苏某大型建筑集团企业撰写的工作文献);2006年起承担江浙地区多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筹划、设计和实施

三节课下,我们如约到达教C203门外等候。有音乐穿墙飘出,不知源自哪时哪国的大师之手。走廊嘈杂,挤满刚下课的学生。教室剩零星几人,或自习,或与老师交谈,周身是阴暗天色、日光灯与音符充盈着的自由空气。

三尺讲台为人师

顾老师立在讲台前聆听,像一团独特却柔和的光。似往日妥帖的齐耳发、领带与西装构成他不同寻常的“第一眼”,曾念着“如何定义春天”的暗哑嗓音是他语惊四座的“第一声”。然而初次接触,意料之外的宽厚亲切才真正是这个人给你的“第一感觉”。

上一届学生(“边际线”现任负责人之一)被他邀来听课,听课堂改变,听他在寒假刚悟出的道理。传道授业解惑需要受者反馈,过去与现在才能显出进或退的差别。

反馈求真,面对课堂效果的质疑,顾老师不急也不恼:“站在讲台三十一个年头,就是做读书、写作、教书三件事。于是三分之一的时间我都在琢磨:怎样为你们找一个‘不二法门’,一个进入一门学科最好的途径。”这过程不易。他不停思考、推翻旧识,所有问题都追根溯源寻个明白,明白了,才能讲给学生。

学生听进的就是他想表达的吗?印象最深是顾老师那句在朋友圈刷屏的“知识无用且有害”,调侃之余,能有多少人参透奥义、在他字字句句的解读中恍然大悟其实知识无罪,错在人总不懂如何利用?我们心里没底。

顾老师却反问:“那你们接受我在课堂上讲的思想吗?”

“接受,可未必真正理解,也未必在行动上有所改变。”我们如实给出新反馈。

“接受就对了。”本就是数年累积才悟出的理,他没想过一下让所有人明白。教书育人,顾老师早看得通透:师者,不过是点拨人,修行还在自身。有人曲解他的话、反对他的观点,他不介意——只管画好路标指明方向,剩下交给学生自己走。顾老师的从容源于自信,信自己给的方向够明晰,也信当你的大脑循着他的思路运转,无论出发点是何,都已开始向他预设的终点迈进,到达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他说:“前三堂课,我已经把道理都讲给你们听。后面做的,就是不断解读不断重复。”路标画出,还需遍遍描摹才能愈发深刻清楚。

所以他讲课总也不急,带些无欲无求的仙气。学宏经,不急,先把门找对,任何事都别成为束缚的枷锁。课本,那是你离了他也能掌握的东西。在他的课堂,他给你的,是别处寻不到的。

顾老师眼中,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场接力赛:“老师的作用是什么,是将自己弄明白的道理传授出去,让下一代人的起点前进些,接力赛才能越跑越快。否则同样的问题,每次都得从头来过,我们还怎么领先呢?”

我,如何成为我

讲学生时代,顾老师的烟火气才“滋滋”冒出来。

谈教育,他给你打比方:“南瓜原本长得好好的,你在幼苗时给它们都套上方框框,那最后长成什么形状?”于是方南瓜见了圆南瓜,反觉得稀奇。

顾老师也是方框框的“受害者”,一路念着小学、中学,参加高考。

但他更是“挣脱者”。中学里担任学习委员,从不写作业:“看一眼就会,为什么要写?”大学里他为自己排课表,翘掉原本的课:“那时候南大会把全校老师的课贴出来,我就去看,听说哪位老师哪门课上得好就抄到本上。整天在校园里骑辆自行车去听他们的课。”好老师都是他为自己找来的

与其说顾老师青年时代“离经叛道”,倒不如说他打那时起就活得清醒。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什么才是真正值得,都一清二楚。塑造他的只能是他自己。

为此,他挣脱教育制度束缚,挣脱家庭束缚,往后的日子里也挣脱一个个“胡萝卜”的诱惑:“有人拿胡萝卜吊在你面前,你想要,就得跟着他走。那我不要就行了,不求人,别人自然也管不了你。”

顾老师常在课上讲苏格拉底的“Know yourself.(认识你自己)”。塑造自己,首先得认识自己。刚进大学阴差阳错念了“统计学”,而在此之前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培育出颗颗粒粒饱满似苹果的水稻和小麦,统计学是顾老师自我认知中从未出现过的领域,“多可惜,我没当成科学家,到现在还没人培育出这种水稻,”他开起玩笑,是个风趣的人。

带几分无奈学统计,不知不觉却敲开了经济学的门。顾老师成功挖掘塑造出“新我”。你问他怎样找到感兴趣的领域,怎样做学问,他答得诗意:“去看书,是哪些让你眼前一亮、让你兴奋起来。就像茫茫人海中寻找另一半,你要和他接触,不接触哪来相遇?要深度接触,深度接触才知道是否合适。这样就结束了?不,还要不断地贴近,才能维持。如果你真想和他厮守一生,就要让对方感受到,他是你的唯一。”

“所以,你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他顿了顿继续,“这就是我说的,研究学问,要先弄明白,明白了就得一直做下去。”

顾老师对自己的认识始于幼年第一次被带入偌大图书馆,而今他的家中有两万多本书。他凭着不停读书,不停思考,明明白白地认识自己,毫不含糊地塑造自己。

大学,没有边际

“大学,没有边际。”是“边际线”微信公众号的简介信息,这个由顾老师和学生共同维系的组织如今已迎来第十一个年头。

顾老师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边际线”的成立过程也是自然而然。最初院里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他被分到十几个学生。没有辅导员,自己也不是任课老师——这该怎么指导?大家想了个法子,两周聚一次,讨论问题。话题怎么定?每人想几个,最后投票选择,被选中的话题人就得准备讲稿,去同顾老师交流。“我的指导就在这里,”他解释,“这不是你想讲就能讲的,这故事里最长的,稿子改了半年。”

发展至今,两周一次的学术沙龙成了“边际线”的特色活动。“边际线”和顾老师一样,从未有过刻意,最重要的东西都渗入最平凡的日常小节。

顾老师在微信平台上用了卢梭的一段话:

“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位置上。”

这就是顾老师,亲切宽厚是一簇人间烟火,深远境界又添三分道骨仙风。

相关文章

  • 人物 | 顾学宁:一簇人间烟火,三分道骨仙风

    文编/孙澍垚 顾学宁(1964-),南京人,现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国生态经...

  • 顾小宁很稀里糊涂

    顾小宁只是好奇就点了进来,顾小宁还是大一新生,好忙好忙的,要坚持多久啊?我不知道(ΘへΘ)。顾小宁很累,是真的,现...

  • 又见拓跋允

    老太太点头笑了笑,示意顾夏宁坐在她旁边,顾夏宁犹豫了一会儿,才慢慢坐下,此时坐在主位下面的顾夏笙和顾夏安脸色已...

  • 无标题文章

    “切。”慕以宁不屑的笑笑。“我们走。”慕以宁走了。 许顾这边。“顾,今天晚上有时间吗?一起吃饭?”许顾摇摇头,说:...

  • 初见

    一大早顾夏宁就被前院的吵闹声惊醒。 今天是顾老太太的生辰,想必顾青山会大肆操劳一番吧,顾夏宁坐在床上揉了...

  • 七绝丨饮尽人间烟火香(新韵)

    饮尽人间烟火香 过往经行入序章,三分况味纸一张。风霜酬作江湖酒,饮尽人间烟火香。

  • 许幻山,你这个废物

    今天看到顾佳和许幻山谈离婚的事宜。 许幻山这个人物是非常幼稚的。他是一个艺术家,但不懂得人情世故,不食人间烟火。 ...

  • 三顾

    素妆轻马踏三寻 三生万物如尔心 欲学玄德恒三顾 宁负苍天不负卿

  • 读书感悟——顾小梦的追忆、李宁玉

    如果说看上篇我不知道为什么顾小梦总是帮着李宁玉,我以为只是因为顾小梦本身善良、率性,愿意帮着李宁玉。 但是看到了顾...

  • 寒梅雪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物 | 顾学宁:一簇人间烟火,三分道骨仙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dy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