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读张爱玲

我读张爱玲

作者: 会飞的小雨 | 来源:发表于2024-06-15 17:23 被阅读0次

张瑛是谁,是张爱玲的原名,成名的是张爱玲,但她骨子里还是家里人叫的小瑛。

她作品的翻拍率过于高了,导致现在很多人知道这个人,但没看过她的作品。我读她作品的很大初衷也源于对贵族八卦的好奇。

每个人读作品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我只说我的看法,看她作品就要了解她的家庭背景,了解了这个才能更好看她作品。

我没了解她之前,看倾城之恋,觉得有点矫情,有点点像爱情小说一样,她的作品会更受女读者的喜欢。

又看了她的私语,还是有点矫情,但文笔很好,同时对她的家庭大概有了了解,同情她的经历。

后来再深入,她的才华和痛苦都来自于这个家族,没有这个家庭背景,她不会从小住在洋房里,没有她父亲,也不会读红楼梦。

当然这个家庭给了她很多痛苦,没有亲情,只有冷淡冷漠,这些才塑造了她。

她父母都属于遗老遗少吃遗产类型,父亲所有贵族子弟有的毛病他都有,母亲那么潇洒也是有家里遗产兜底。

她的父母如果从心理学上来说,本身就不是心理成熟的人,并且及其自私的人,作为父母是不合格的,他们财产也不是自己奋斗来的。

这两个坐吃山空的人,有这么多遗产,光顾自己潇洒,可怜的是她和弟弟。

她母亲表面上是独立女性,不忍丈夫纳妾吸大烟,主动要离婚,在当初那个时代实属先锋女性,但她母亲确实没做到当妈的责任。

张爱玲在作品中渴望母爱,又有一些恨,在于她的母爱太少了,母亲在她身边的时间太少了。

父亲则又懦弱又暴虐,她父亲是满腹经纶的才子,来源于同年她奶奶的严厉教育,还给他穿女孩衣服,绣花鞋,怕他学坏。

可奶奶没想到十几年后,她早已过逝,儿子还是成为了她不愿看到的样子。不过想想也是,童年太过严厉的教育,等到独立当家时,

有这么大笔遗产,正好没人管了,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她父亲对于女性也是既爱又恨,总觉得是还没走出他童年时受母亲的压迫的影响。

这么看,张爱玲的父母都没有健全的人格,又有这么多遗产,年纪轻轻当了父母,还没尽到父母的责任,可以当成家庭教育的典型了。

她的才华大部分来源于父亲,他对父亲是爱的,可也有恨,恨来自于父亲的再婚。在她的童年记忆里,14岁之前的人生还是很美好的

在那年终止了,不过她比她弟弟幸运,她有才华,可以通过文字抒发自己的情绪,有评论说,千万别惹张爱玲,

否则她就会把你写到文章里,父亲,后母,舅舅,家里其他亲戚都是其受害者。

当了解这些,再去看她的文字,这就是当代红楼梦,给我们看看这些落魄贵族子弟的生活。

恰巧她非常喜欢红楼梦,父亲也喜欢,这不觉感觉很讽刺,早就预料到自己的命运,却无力去改变。

她那句,就像泡在酒精里的孩尸,恰到好处。

相关文章

  • 我读张爱玲

    读大学时,我就喜欢张爱玲的文章,她那冷峻而峭拔的笔墨,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写尽了...

  • 我读张爱玲

    刚才翻看张爱玲写的一本散文集《流言》。感觉她的思维很活跃。 我喜欢看她写的文章,很活。可以说她的文章是有生命力的。...

  • 我读张爱玲

    我们描写月亮时说“朦胧”“皎洁”。张爱玲说:“阳台上看见毛毛的黄月亮。” 我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歌颂生命...

  • 我读张爱玲

    之前不了解所以没感觉,但我现在发现了,我好喜欢张爱玲。 她十八岁的时候发表的《天才梦》,那句家喻户晓的“生命是一袭...

  • 我读张爱玲

    读书时候,因为年龄,也因为思想认知水平,我并没有关注张爱玲的作品,那时似乎感受不到她作品的魅力所在。每次去...

  • 我眼中的张爱玲 | 读张爱玲传

    读完此书,我仿佛听完一首凄婉的曲子,又好似看到一个又高又瘦身着旗袍的倩影,在我心中这个身影永远定格在张爱玲23岁时...

  • 读《张爱玲》

    这几天,一直在读《张爱玲全集》,仿佛是有一双手在抓住我的人,我的心,沉迷于张爱玲的世界无法自拔。 她出生在...

  • 读张爱玲

    在为文学网站归纳整理作家的时候,读了张爱玲的介绍。惊讶于她的家世,无论是母亲,父亲,还是继母,都出身名门,祖母是李...

  • 读张爱玲

    读张爱玲,如同在黄昏的蒙影里翻出久陈箱底的旧毛衣。呼吸间,腐旧呛鼻的飞尘混杂着往年经事扑面而散,涩涩绵绵地...

  • 读张爱玲

    “有些人,无需寻找,依旧在灯火阑珊处。有些人,想要留住,但轻舟已过万重山。” 暑假的时候,重读一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张爱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vdz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