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戴志梅
家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太多。
对于孩子而言,家应该是他们最温暖的港湾,是他们的心灵愉悦的栖息地。
可是,现实总是很骨感,会有一些与我们的孩子的期待不相符合的现象与事件发生。
因为,一不小心,家也会成为伤害孩子最深的地方。
今天,我带了电脑来总站值班,本想在忙碌的间隙,完成急需完成的论文。但是,今天遇见的几个个案的问题都与家庭有关,与家长有关,决定简单记录一下。
具体个案不方便在这里文字呈现,只想表达一下家为何会成为伤害孩子最深的地方。
我以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够美。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一定和家庭的亲子关系有关联。妈妈如果常常对孩子实行高控,孩子就会远离妈妈。爸爸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席,全部交给妈妈去一人担责,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二是家长的角色意识不够强。在家庭中,家长的角色只有一个,不是“妈妈”,就是“爸爸”、妈妈在学校教师,但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候,就只是妈妈。千万不能角色错位,如果总是以教师的身份去教育教训自己的孩子,孩子肯定会封锁心门。还有,无论爸爸在外面担任多大的行政职务,回到家里,只能是“爸爸”,要放下社会角色,担负起“爸爸”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是家庭的夫妻关系不够好。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因为他们是未成年,需要家庭给予其足够的支持。家庭同样是一个能量场,如果父母关系不好,会直接传递给孩子的。父母之间对孩子教育产生的分歧,会让孩子不知所措。父母之间情感关系的梳理,会让孩子担心被抛弃等。
最理想的家庭关系是这样的:父母,就像那一片盛开的梅花,能让孩子在万物萎靡的冬天感觉不到寒冷,感觉不到孤独。无论学习成绩怎样糟糕,无论遭遇什么不开心,回到家,都能对父母全部开放,全部倾诉。父母也都能全部接纳,给予鼓励,一起想办法给孩子最好的支持,
总之,如果想让家成为孩子的真正港外,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但要有觉察的孩子成长,同时也要有敏锐的自我觉察。因为父母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非言语动作,都会深深影响到孩子。
家,的确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家,也真可以成为伤害孩子最深的地方。
愿我们的家长能用爱心和智慧构筑家这个温暖的港湾,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成为孩子心中最好的最信赖的父母。
因为状态越好的家长,孩子的心理韧性越强,心理健康程度越高。
(写于2019年10月27日下午15:40,周日。在总站值班,有感而写,匆匆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