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家公司都会有一张组织结构图,但是这张组织结构图并不一定是真实的组织结构图。
有职场经验的人就会知道,这个组织内到底谁说了算,谁跟谁是一派,哪一块的事好办,哪一块的事不好办,这种都是潜在的流程,很多组织都有这样的问题。
问题到底在哪个环节,往往并不好找,有一个有效的办法是问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在公司遇到了问题,你会去找谁?公司的创意会在哪里被扼杀,也就是说有很多好主意到哪个地方就没有了?
你最后会发现,有很多公司的创意都是被同一个地方杀死的,那么那个地方肯定有问题。
办公室政治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层级设置过多。每多一个层级会增加10%的工作量,它是几何级数增长的,所以层级设置过多的时候,人们大量的工作就不是在针对外部的客户,而是在针对内部的流程。
第二个问题,如果城市地域分布过广的话,一定会失去沟通掌控性。人跟机器不一样,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会猜。人们对不认识的人、没见过面的人,脑海中的第一反应都是防卫,都是担心,觉得他们可能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比我们厉害,他们比我们想得更复杂……从而启动防卫机制,产生办公室政治,选边站的情况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第三个很重要,是员工队伍的同质化问题。因为老板喜欢某一种人,所以老板总是用同一种方式招人,最后的结果就是人跟人都越来越像。当一个公司里人跟人越来越像的时候,办公室政治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多。如果能够追求多元化,这个办公室里什么样的人都有、各种层级的人都有,这个办公室反而可能会更加透明。
还有一个问题是部门孤岛以及KPI。独立的各部门就像一口口深井,每一个部门里的人只能跟自己的领导沟通。他要跨部门沟通的时候,就需要通过自己的领导找到对方的领导,再下到对方的井里去,这是非常痛苦的一个过程。当部门里的孤岛出现,以及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的KPI负责的时候,组织会把关注重点转向内部事务。
越是聚焦内部事务,公司对其自身的认识就越不客观,也更不明确。这就像一种无形的束缚,很快,另外一种现实就会成为非正式的法则。在这种环境下,公司可以把一个完全非理性的决定假装成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如此一来,常识也就被边缘化、弃置不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