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不否认教学应该有基本的模式,但如果用以固化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则是有违教育学基本原理的。有效教学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理解,有怎样的理解就有怎样的教学行为。社会学研究理论告诉我们,观念改变,行为改变。想要使更多的教师在有效教学上有所成功,关键是引导他们在基本的教学原理支持下改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而不是简单的以某种固化的教学模式强制他们改变行为。
思考:这几年我感觉工作都没有很多的起色,总是在培训啊,一下要求我们这种教学,一下要求我们那种教学,好像都并不是适合我教的班级。特别是我教科学,10来个班呀,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而且我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去阅读。我总是怀念我刚工作那几年,我有很多时间去思考,我有很多时间去阅读,也有很多时间去看看其他老师的一些资料,进步很快。现在想想在我最初的几年工作里面,嗯我对教学的理解是比较宽泛的,观念的不断更新促使我在工作上有较大的改变。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任务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是否兼顾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应知应会”与学生的实际可能,这是我一直以来关注的一个教学的基本问题。2014年我与几十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一起探讨教学设计与教学效益的关系时,就提醒他们高度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陈述,同时提醒他们关注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考虑教学任务的分解与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并高度关注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取得相应的学习进步。
思考:其实我就很想问这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经常在培训,但是培训的时候老师们的状态,大家都懂的。特别是去年的一次科学培训,旁边的一个老师问我听懂了吗?我说我是刚好上了这节课,我都不明白在说什么,后面就有领导提醒我们要注意会场纪律。所以我在读本书第一章的时候,我就挺想问这个课程标准的,因为既然国家花这么多精力制定课程标准肯定有用,但是我工作十几年,我都不知道这课程标准具体怎么去用。看了这一段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
摘要:新西兰学者约翰·哈蒂在《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的促进学习(教师版)》中说:“真正对学生学习有作用的学校教育属性”是“使学生可见的‘进程’属性”。“‘可见’首先是让学生的学习对教师可见,确保教师能够辨析出对学生学习产生的显著作用因素,也确保学校中的所有人,(学生、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能够清晰的知道他们对学校学习的影响。‘可见’还指使教学对学生可见,从而使学生成为自己的教师——这就是终身学习或自我调节的核心属性,这也是热爱学习的核心属性,而无论是终身学习还是热爱学习,我们都希望学生将其视为要务。
思考:看到这段话感觉好熟悉,因为这本书就是我去年暑假一直啃呀啃,终于啃完的第一本教育理论书籍。看完之后我学会了很多吗?好像没有学到什么。但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去年暑假,今天不是艰难啃书的纠结,而是熟悉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