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字
死?
墙?
果
一、手稿上的井冈山
1、无论怎样都睡不着......十多天了,总不见来信
送妻子归板仓
1927.4.12蒋介石反革命政变
1927.8九江会议,陈独秀未出席,瞿秋白任党总书记,毛再次进入中央委员会,指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建议马上发起秋收起义。
九月,板仓离别
2、我简直要疯了......人越见枯瘦了
1927.9.9秋收起义
浏阳会师、三湾改编
3、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
更多的是牵挂与担忧
没有我在身边,他不会注意的。
生死与共,共赴危难
母亲年迈?
真带孩子走,无异是把三个孩子送上杀场,又同时给革命添累赘
托付他人带(代)养?
绝不会赞同,甚至会极为不悦
二、我是真的爱他呀
1、只有五十天,幸喜天保佑我接到了那贵重的信
腿疾,贺子珍
2、我总要带着痛苦度日
1928.5 宁冈龙市 朱毛会师,合为第四军
1928.5.28 贺子珍 革命伴侣
杨开明 湘赣特委书记
两坛豆豉辣椒,两双手作布鞋
已有身孕的贺子珍,想都没想便摸出双枪冲了出去,竟逗着敌人追着自己满山跑
备有个随时准备离开的行包,说是一旦开慧姐姐上山来,她就背上行包让位走人
——可你在,她如何来?她肯这么来吗?
王行娟《贺子珍的路》:
"我要走了,你送送我好吗?"
"我先走一步,在前边等着你。"
"我们走一起,怕影响不好,所以我先走一步。"
特里尔《毛zd传》:毛并不看重结婚的仪式。然而,一旦确定这种关系,就会稳固地保持下去,直到因外部因素发生改变而改变。
红色夫人 井冈山 曾志:我们没有时间卿卿我我,我们是大情大爱,爱得更热烈,也只能爱得更直接,爱和生命每时每刻都连作(在)一起......
三、伤心的日子依然来了
1、毛zd托吴福寿长沙找寻杨开慧
"闯荡江湖"的银匠,
毛zd的近邻,贺子珍的远亲
复命:"毛委员,看来你们很难相见了。"
如果吴福寿真的到了板仓,他绝不可能得到杨开慧已不在人世的误传
2、井冈山的政治联姻?
毛素来反对没有爱情的结合,以他决不屈从的性格,他怎么会为了两个山大王,而让自己的婚姻打上功利的烙印?其实,对毛贺之间的这段姻缘,完全没有必要去刻意遮掩。
在毛贺之恋的故事中,我们无法淡化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井冈山根据地,正处于革命的低迷阶段。当时的工农革命军,并不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而是从一个挫折走向另一个挫折。
在前有豺狼后有虎豹的险恶环境里,同志之间的相帮相扶已成最后的生之希望。......对当时的毛zd而言,贺子珍的出现,犹如沙漠旅人在干渴之时看见了一泓清泉。其实这就够了。
艰难而漫长的革命生涯中,
曾经离得很近的人走远了,
曾经相隔很远的人走近了。
情感的负重与情感的洒脱
总是那样如影随形,难以剥离
家里一个顾老小,身边一个知冷暖
贺子珍晚年回忆:"毛zd博览群书。夜深人静,他写累了,就给我讲他读过的故事,讲他的诗文。他的话,把我带入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常常是一个讲着,一个听着,不知不觉迎来新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