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曾经的柳工职员之一,看了这本书以后感慨万千。就像作者在后记里提到的感受一样,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纵横海外、铁马冰河的岁月。回首往事,百感交集,甘苦自知。内心深处,唯有感恩。
该书作者黄兆华先生对我来说,有点特别。他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位领导。虽然一起共事不到一年。但是对于黄总的印象特别深刻:做事果断,雷厉风行,是公认的最杰出领导者。
书中记述的很多大事记,我都耳濡目染,还是一些事件的亲身经历者。现在作为非在职人员,在此书的梳理下,重新回顾柳工的整个发展历程,可以感受到一家企业发展的诸多不易,同时也可以看到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全书从初创历史、市场开拓、内部改革、扎根印度、危机应对、印度建厂、海外并购、深度布局、强强联合、并购整合和发展趋势共计11章,分别记录了柳工从1999至2014年的15年发展变化史。作者结合诸多真实故事,展现给读者一个中国企业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走向全球的拓荒史。
从内容安排来看,以作者负责过的区域或者公司发生过最重大的事件为主。比如,作者负责过的东南亚区域的越南和缅甸。然而,后来发展居上的区域如泰国市场并未提及。又比如,作者负责过的波兰工厂并购事件,就用了大量的篇幅详细记录。再比如,印度本地化战略指导下的印度营销策略和产品本地化供应策略。之所以用了大量篇幅来记录印度市场,是因为印度市场的成败对于柳工国际化战略能否落地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的全球化在于本地化,印度就是柳工着力打造的全球本地化市场的标杆。
该书真实记录了柳工的国际化发展史,为其他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些有志于国际化发展的宝贵思路。但是,本书仍有些许不足之处。
从全篇布局来看,个人认为逻辑方面还可以调整一下。比如,关于印度市场的叙述,分别在第四章和第六章。而第五章却写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第七章写波兰工厂的并购,逻辑上来说,接下来应该是讲并购后的整合情况,然而这部分内容却放在了第十章。
从细节方面来看,有一些文字校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文中有几处错别字。还有一些章节内容的知识要点提炼的还不够精要,或者说讲完故事后,压根没有再做进一步升华。
整体上来说,对于寻求海外市场开拓的中国企业来说,阅读此书,或许能够帮助你打开闭塞的思维模式,站在更高的位置高瞻远瞩,放眼世界。
——————————————————这是我在简书上日更的第106天。孤独路上,我们互相慰籍,携手同行。为了自己的梦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