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记忆

作者: 龙井沟的记忆 | 来源:发表于2016-12-28 19:41 被阅读70次

玉米熬糖

年轻时,曾有过许多的理想。且不论是否能够实现,只要有想法并付诸于行动,也能算是有志之士吧。

贫困的家庭环境能激发人的意志。穷则思变是一些人的迫切想法。

记得二十多年前,虽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但是在农村,人们的思想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外出打工的人还很少。虽然有些有冒险思想的年轻人已走出山门,去了向往的打工生活,但大都数的人还是在家男耕女织,成双成对的。

作为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的新时代年轻人,面对当时的生活环境想出了诸多想着可行,却最终都以失败而结束的"致富技术"。

当时的农村除了种田,旱地作物主要是种的玉米。而收获回来的玉米除了炸点六谷泡,煮点甜六谷子炒着吃吃,再就是磨了搞六谷糊,或者煮粥时再加点六谷粉进入(我们称之为哈蟆子粥)。再就是在喂猪时给猪吃了。

想着农村收获大量的玉米,而人们对玉米的喜爱只限于嫩时煮六锤子和烧六锤子。六谷糊是很多年轻人都讨厌的吃法。(记得上学时早上起来看到锅里咕嘟着的六谷糊,完全没了食欲,宁愿饿着肚子上学去)。如果用玉米做原料制成其他食品肯定能行。

那时对很多报纸夹缝中的很多广告产生兴趣,遍寻能适合农村的致富信息。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份小报上看到一则玉米制糖的消息,顿时为之动心。农村大量的玉米,原材料来源容易充足。而糖是人们家居生活和逢年过节看节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市场和原材料都有了,缺的是技术!

于是我立马行动起来。联系技术提供处河南省安阳市的某个科技中心。那时还不像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前后写了好几封信。并通过邮局汇了制糖原材料的费用。

然后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等了半个多月,终于邮递员同志送来了资料和一份包裹单。

第二天上午便赶紧去唐湾邮局把邮寄过来的原料取了回来。打开包裹里面也就四五个小袋包装的配料,淀粉酶,糖化酶,还有什么硬化剂,脱色剂。

接下来信心满满地按照寄来的资料开始实验。

磨六谷粉,然后在大锅里煮成六谷糊,盛入洗净的大木盆里稍事冷却至六十度左右加入适量淀粉酶和糖化酶。再等二种添加剂产生作用后,过滤掉玉米残渣,把滤出的已糖化的汁水再倒入大锅,大火熬制。

等锅内的玉米汁水渐稠时,用筷子挑起糖水已是丝状,这时便加入适量的硬化剂再小火熬一会儿,就可盛入不锈钢盆里冷却。

冷却之后的糖块硬似石头,用木棒敲碎糖块,然后过筛便成红糖。

资料上写得清楚,但是我实际制作中敲碎的糖晶体在空气中很快就又粘在一起,不能成买来红糖那样散,晶体那么均匀。

自然是少不了的去信咨询,但是回信中说按照资料做肯定没问题。实在不行可去现场考察。

从未出过远门,想着安阳在千里之外,这个勇气当时的我却无法拥有。

用玉米制糖的技术来发家致富的愿望就这样破灭了。但是也学会了用玉米熬糖做切糖技术。比起用红薯熬糖,玉米糖比红薯糖也有一定的优点。

红薯由于不耐寒,保存到腊月后总是或多或少的有冻坏的。这样的红薯外表并不明显,只是在去皮之后芋体会显深绿色。有这样的红薯在一起熬出的糖稀颜色深红,而且味道会有些发苦。

而玉米熬出的糖稀颜色比红薯糖浅,并且不会有苦味。歪打正着,没学会制糖,倒学会了熬糖稀做切糖。

剩下的配料给自家和邻居家熬了两年的玉米糖。

总算是功夫没白费,辛苦还换来了一点点收获。

接下来又经历一次失败的"创业尝试"。

自从那次的机会失败之后仍在家务农种地,但是出门打工的人是越来越多,我也成了其中一员。

在温州打了五六年工,也会了一些制作日光灯镇流器的技术。更主要的是学会了电子镇流器的制作,还有是新型一体化节能灯的制作工艺流程。

于是乎在九八年厂里生意不景气的时候回了老家。

这次又在家琢磨着,我有这技术在老家也试试呗!

最开始的想法是通过制作日光灯电子镇流器来替换传统的电感式镇流器来节约电能。也制作了一些微型日光灯(8瓦或11瓦的),当然老家比不了温州,虽然微型日光灯是制作成功了,但是那不美观的外型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接着也手写了两份广告,一份贴在家门口的大路边上,另一份让村里的学生贴在乡政府附近的马路边上。

但是一种新型产品从认识到接受是需要时间的。虽然也卖了几个镇流器和微型日光灯,但是人们对它们是陌生的。相比普通白炽灯一块多的价格,电子节能灯虽然能节约些电能,但是好几倍于白炽灯泡的价格不能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虽然当时国家也提倡节约电能,推广节能灯。但是还没有到普及的份上。

现在基本上都在使用节能灯具,这也证明当时我的想法是对的。只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合适的机会来推广。

现在,已经没有了当年那些勇气。也只想踏实地做好本份工作。有空的时侯回忆下过去,虽有点不满足,但又能如何?

有理想是好事,但不可空想。想到的要能符合实际,确保切实可实才是真正的理想。不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去想,能成功吗?

相关文章

  • 渐行渐远的记忆

    生活中有一面魔镜一面是现实一面是记忆站在现实这头往魔镜望去就像掉进一个梦梦里哨声急

  • 渐行渐远的记忆

    玉米熬糖 年轻时,曾有过许多的理想。且不论是否能够实现,只要有想法并付诸于行动,也能算是有志之士吧。 贫困的家庭环...

  • 渐行渐远的记忆

    微凉的晚风裹挟着浓浓的夜的香味迎面而来,这香味来自路旁高大香樟树上重重叠叠的花、来自不动声色暗自芬芳的夜来香,来自...

  • 渐行渐远,渐远渐行

    生命中渐渐消失的人 容颜为老却轻易地变模糊 不敢说太多的心情 这世界太喧闹 淹没在黑夜风雨里 跌跌撞撞行走的我 丢...

  • 渐行渐远的渐行渐远

    今夜夏雨未醒 唯春雨绵绵 看着春天渐渐远去 竟不知该说点什么好 只有沉默 在沉默中望着窗外 春雨绵绵 她渐行渐远 ...

  • 那份渐行渐远的记忆

    偶然之间,我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麦浪滚滚中,当代乡亲们正在割麦收麦。艰辛依在,笑容满脸,田野里依然蕴藏着无限的希...

  • 儿时的记忆渐行渐远

    二叔家大哥给孙子办喜宴,邀请我回去喝酒。 长年在外工作,回村的次数并不多。并且,每次都是来去怱忽。儿时的记忆,随着...

  • 渐行渐远的家乡记忆

    文 | 狼晓柒 2019年1月25日 转眼又到了张罗返家过家乡的时候了,坐着听着母亲的絮叨,突然觉着,其实自己已经...

  • 乡村|渐行渐远的记忆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一期【乡村】 老家的村庄坐落在两个台原之间的川道里...

  • 家乡离记忆渐行渐远

    这是雪妮为你分享的 第56篇文章 郭红艳的 第25篇文章 在城里成家后,回老家的次数便少了,只有过年才回家小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渐行渐远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ay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