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渡

作者: 杏丹雪姣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12:56 被阅读0次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初学记》:“公子咸造舟处在蒲板夏阳津,今蒲津浮桥是也。”《史记·秦本纪》又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 257年),初作河桥。”张守节《史记正义》谓:“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以后东魏齐献武王高欢、西魏丞相宇文泰、隋文帝都在这儿建造过浮桥。

唐初,河东为京畿,蒲州是长安与河 东联系的枢纽。开元六年( 718),蒲州被置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开元十二年(724),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通典》、《唐会要》、《蒲州府志》均记载此事。

有宋一代,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

今蒲津渡遗址,西距黄河堤岸2.8公里,隔河遥望陕西省朝邑县,东距古蒲州城西墙约六米,南距古蒲州城西门(即蒲津门)近百米。1988年、1991年对蒲津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科学发掘。根据发掘结果,唐蒲津渡遗址最深处距今地表6.5米。在靠当时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竖钉的柏木桩,垒砌石条间贯注有铁锭,又以米浆白灰泥粘合缝隙, 十分牢固。这道石堤明确地可以看出系分两次砌筑。

唐代铁牛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1989年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 110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四尊铁牛,是至今我国发现的历史最早、体积最大、分量最重、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渡口铁牛,是中华古代文明成就的又一重大发现。

相关文章

  • 蒲津渡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

  • 周末晋中河东游之三—鹳雀楼与千年传唱

    (续上《周末晋东游之二—蒲津渡与黄河铁牛》) 白日依山 黄河入海 出了蒲津渡遗址博物馆,再往北行去不远,就是著名的...

  • 周末晋中河东游之二—蒲津渡与黄河铁牛

    (续上《周末晋东游之一—普救寺与西厢记》 蒲津古渡 一梦河东 从普救寺往前不远就是蒲津古渡了。蒲津渡是黄河古渡口,...

  • 五绝 蒲津渡唐开元铁牛

    曾系千钧索,安澜百丈桥。 黄河风吹过,无意再听潮。

  • 黄河情

    蒲津渡口河风飞,燕不归,中条醉。 何人鹳雀楼上追,雪花山,铁牛累。 银丝云起风陵渡,小窗推,西厢人不睡。 唐古城前...

  • 津渡

    故乡是一段长长的脐带,我总想剪断,又怕客死他乡 我的故乡,是北方一个小村落,成片的大麦田,葱翠的小树林...

  • 【都市】津渡(77)绝地反击

    【都市】津渡(77)绝地反击文|大尾巴狗 津渡目录上一章【都市】津渡(76)有人跟踪 周建设接到东方的电话后,点了...

  • 【都市】津渡(90)算命

    津渡(90)算命文|大尾巴狗 津渡目录上一章【都市】津渡(89)亲家之间的矛盾 兰亭山庄,媛媛和西方还在聊着,听到...

  • 蒲蒲

    蒲蒲原野粟 幸幸攸舟童 牵犁峰峦处 袅袅箫音徊 ​​​

  • 【都市】津渡(81)又有新帖子

    津渡(81)又有新帖子文|大尾巴狗 津渡目录 上一章【都市】津渡(80)网上有新帖子 林主任看到有新帖子,当即报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蒲津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jp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