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说,每个人一开始接触写作的出发点都不是一样的。有的人写作,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想提升晋级;有的人写作,是出于稿费的需要,想赚点外快;有的人写作,是出于兴趣爱好的鼓动,想提升自己;有的人写作,则是想要成名成家。那么坚持写作的你属于以上第几种人呢?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还是第四种?总而言之,不同人不同的的写作思想,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
我是一个文学新人,我坚持写作,全是因为我觉得文学可以改变我的命运,想通过写作提升自己,证明自己。
一·我的挫折人生
曾经年少的我以为,生活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时刻梦想有仗剑走天涯的豪迈生活;我时刻梦想有自在逍遥的快乐人生。然而,一次意外的生病彻底了改了我的人生轨迹,并从此在我的内心里面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二00六年,我突然罹患重症,从此以后,我开始了长达十一年寻医问药的艰苦生活。同时,也因为突发的疾病,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经常被老师劝学回家。读书生涯辗转多次,读读停停导致了最后我对学习的心灰意冷。由于疾病的原因,同学们开始疏离于我,由于疾病的原因,老师对我置之不理。慢慢的,我变得孤僻起来,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开始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想出门,不想见任何一个人。每年我都在煎熬中度过,甚至一度感觉自己变成了父母的累赘。我开始变得自卑,我开始变得自弃。
二0一二年高中毕业,我没能考上大学,父母劝诫我复读高三,但是,曾经同学们的漠视和疏离让我对于校园生活心生畏惧。最后,我选择了一所大专院校逃避现实。
二·工作以后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
二0一九年,我通过社会招聘成功进入了一个国营企业上班。进入公司以后,一开始,我被分配到了车间里面。车间里面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很快让我难以承受,每天回到家里便整个人瘫倒在床。我想逃跑挣脱车间的艰辛,但是文凭的限制让我无能为力。除了车间工作,后勤岗位招聘都是全日制本科起步,我想让自己减轻负荷,但是又毫无办法。面对多少次机会,我都只能眼睁睁看着无可奈何。多少次,我捶胸顿足,仰天长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三·一个作家自传,两本文学著作让我坚定文学信念
一天晚上我独坐在书房里沉思,突然,父亲书架上的一本蓝色散文文集吸引了我。我从书架上取下书籍,这是我们当地一个文学名人的自传。当我翻开第一页看到作家简介的时候,我便在心中坚定了自己学习写作的信念。作者仅为初中文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出版了多本著作,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有作品刊登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十月》、《山花》等重大杂志。这一下让我肃然起敬、心存敬畏。我心底里暗暗给自己加油打气“天道酬勤”,我也一定要努力学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和阿来老师的《尘埃落定》。随即我便在当当网上进行了购买。随后的日子里,我认真读完了这两本著作。《文化苦旅》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个伟大学者对于文化的艰苦探索和反思让我心生敬畏,从此也开启了我艰苦学习的文学生涯,让我坚定不移的朝着文学创作这条艰苦漫长的“文化苦旅”孜孜以求。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在后续学习创作的文学苦旅上,我能把写作变成一种习惯,不停阅读,不停书写,不停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