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楼公园南门外的锦江上,横跨着一座仿古的小“九眼桥”,建于2001年,是仿照以前的老九眼桥修建的。依然有九个孔,外部由仿古的青石块砌成,栏杆的柱子上有小石狮子,情态各异,桥墩上还是由八夏尽忠职守地守护着。



望江公园现在已经拆去围墙,变成了开放式的市政公园,成为成都市民又一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南方的深秋,好多树木的叶子都次第变了颜色,唯有竹林不变,依旧青绿。


望江楼,又名崇丽阁,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建于清光绪年间,共有四层,修得朱柱碧瓦,雕梁画栋,成为成都一标志性古建筑。望江楼旁边还有濯锦楼,因汉代成都的织锦户常把织好的锦放入锦江中濯洗,因此锦江又名濯锦江,濯锦楼也因此而得名。濯锦楼呈船型,据说是纪念薛涛为元稹送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各个纪念馆中展示着薛涛的诗,薛涛的笺,薛涛的画像,它们穿过时空向我们娓娓诉说着这位清丽才女的故事。
公元770年的一天,长安城中,一名唤作薛涛(字洪度)的女子降生在中唐的烟雨之中,从此,唐朝的余晖下又多了一抹风采。父亲薛郧,年近四十才得了这么一个独女,自然如珍似宝。于是薛涛从小便幸运地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和家庭教育。
日升日落,细雨微斜,年复一年,小薛涛慢慢长大了,生得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八岁那一年的一天,父亲坐在庭院中,手指井上梧桐,随口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结果,一旁的薛涛不假思索,应声续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对仗工整,大气而灵动,这般才思敏捷,让父亲心中一阵惊叹。谁又能料到,小薛涛随口吟出的这两句诗竟然一语成谶,预示着她注定迎来送往不平凡的一生。


天有不测风云,薛涛的人生开始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变故。先是父亲因为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谪到了蜀地,一家人跋山涉水从长安城来到了成都。几年过后,父亲又因出使南诏国沾染了瘴痢而不幸病逝。那一年,薛涛年仅十四岁,正是豆蔻年华。两年后,薛涛十六岁,诗名远播,其才华更被当时的西川节度使韦皋所赏识,后加入了乐籍,成为了韦皋幕府中侍酒赋诗的一名官伎。
后又因种种原因,韦皋迁怒于薛涛,将她发配到松洲,贬为营伎。边塞的苦寒与孤独是常人所无法忍受的,倔强如薛涛也低声下气托人给韦皋送去她的忏悔书《十不离》。
犬离主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着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马离厩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燕离巢
出入朱门未忍抛,主人常爱语交交。
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
韦皋阅后,心生怜悯,便将薛涛召回成都,还帮她脱离了乐籍。自此,薛涛就开始定居在浣花溪旁,写诗,练字,品酒,快乐无忧。
再后来,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故事了。不惑之年的薛涛遇到了而立之年的元稹,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很快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一时郎情妾意,形影不离。迟来的爱情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她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一片痴情诉诸于笔端。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很快,元稹就因公事离开四川,赶赴洛阳。两人依依惜别,元稹承诺他很快就会回来接薛涛,两人长相厮守,白头偕老。可怜薛涛就像所有怀春的少女一样,只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到故事的结尾。元稹离开四川就把薛涛抛掷脑后,薛涛只是他打发空虚日子的一个匆匆的过客而已,他很快就为自己找到了新欢。










薛涛听闻元稹另觅新欢的风流韵事,有意要去越州寻薄情郎元稹。当时白居易作为元稹的好友,经元稹授意,给薛涛写了一首晦涩难懂的诗《与薛涛》,为的是劝阻薛涛去越州寻找元稹。薛涛冰雪聪明,一看便知其中含义,便心如死灰,写下《柳絮》一诗。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从此,她便脱去红妆,换上一袭道袍,笺笺诗文,浣花溪旁,情思割舍,牵挂亦解。
公元833年,薛涛于浣花溪畔阖然长逝,享年六十二岁。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想来,薛涛这一生应该没有遗憾吧,爱过,恨过,拿起过,也放下过。她的故事、她的诗,历经千年后依然被我们传颂和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