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散文
清明节与传统文化那点事

清明节与传统文化那点事

作者: 一瓣心香清咖影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17:25 被阅读0次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吟诵着有李商隐之称的宋代词人吴文英这首《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清明节是我国四大节日之一(其他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也正是踏春时节。在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同时也可以亲近自然、享受春天的乐趣。这个节日的真正意义是为了传播中华名族数千年的优良传统、也是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因此,在2006年清明节被国务院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在清明节前后,文体活动热闹非凡,人们兴致高昂,呼朋唤友,踏青祭祀。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古时,清明节期间汤秋千最受欢迎,光是想想都觉得很好玩。

“春,大地万物之出也”。四月的清明,已是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节与传统文化那点事

在这快乐的日子里,古人们还“连翩击鞠壤”,女人们汤秋千,男人们在一起踢蹴鞠。蹴鞠,相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发明的,最早用来训练武士。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畅路。”古代人们想象通过手中的风筝线,直接上达青云的通畅道路。

在古代尤其是宋元时期,人们将清明和寒食融汇一起,全民参与,盛况空前。

而今天的清明节,全国各地的祭祀活动因地区不同仪式也有所不同。港澳的清明习俗,在清明时节,一般会到先祖墓前祭拜,奉上水果。澳门尤其重视这个习俗,澳门人把清明当天叫做“正清”,扫墓行为叫作“行正清”。

江苏一带,清明节除了祭祀外,还有划龙舟比赛。

云南地区,会在清明节这天,整个家族相约一起祭拜祖先,之后,找一块空地,埋锅煮饭,热闹不已。

四川重庆一带,相对简单多了,香、蜡烛、纸钱在坟前烧完,就完事了。

清明节与传统文化那点事

反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地区,对清明节、祭祖这一传统更加重视。

印尼华人在清明节这天,宗亲们汇聚在一起祭拜先祖,印尼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孝”排在首位,认为扫墓祭祖就是一种孝道的表现。清明节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准备祭品,他们认为这一天非常有意义,不仅祭拜先祖,同时也是兄弟姐妹团聚的日子,清明节习俗应该代代传承,尤其是现代社会更应该发扬孝道。他们有的还利用这个机会向优秀的宗亲子弟颁发证书,这一举动体现了缅怀先人功德,更是勉励后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

清明节与传统文化那点事

清明节就应该是这样!

如果不注重传统节日的内涵,那祭祀、扫墓也就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意义。

为何在海外华人中,无论是爱国情怀,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统节日的传承上都更真挚、更热烈呢?

借用余光中先生的一句话:“你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意义,直到有一天,你已经不在中国。当你不在中国,你也就成为了全部的中国。

纳兰性德在他的《浣花溪.谁念西风独自凉》一词中有这么几句:“被酒莫惊春睡重,堵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他回忆到,自己看书睡着了,妻子怕惊扰到他,便轻手轻脚的做事情。两人有时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某个典,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得准就饮茶为乐。而当时的自己以为这不过是平凡的生活常态。只有在失去了以后,在以往看来不过是最普通不过的生活琐事,但是,在今天看来,那却是一生中最为美好的日子,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找不到了。

人们常常用“生在福中不知福”来形容那些不知道珍惜美好生活的人。在中华大地,作为新一代的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肩负起传承中华优良的传统美德,让先祖们的智慧结晶,在现代社会蔚然成风,把国学注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把孝道代代相传。真正让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感受感受真正的中国心!

做好了自己,带动了他人,以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为契机,让人们在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国家也会越来越强大。那时,你就能理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二字的深刻含义了。

我们今天应该更珍惜自己正在经历的每一个时刻,毕竟过去的事,过去的日子永远不会再回来,不要等到找不回来了,才觉得可惜,才追悔莫及的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明节与传统文化那点事

希望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不仅能慰大家祭祖扫墓的心情,也能寻找到弥足珍贵的亲情和久违了的传统孝道。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愿传统文化的根,在人们心里犹如这生机盎然的春色,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节与传统文化那点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vr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