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应该都有过,想拒绝别人而又不敢拒绝别人的经历,我也不例外,而且我在这里吃尽苦头、受尽委屈,原因就是不敢跟人家说一个“不”字。
我分析一下,我不敢说“不”的原因及感受吧。
不敢说“不”的原因
不敢跟别人说“不”其实有自恋的成分,认为我如果拒绝了别人,别人就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他就会困在这个问题里,而我是全能的,地球离开我就不会转了。
不敢跟别人说“不”有无法接纳自己弱小的一部份,认为我向别人说不,代表我无能。
不敢跟别人说“不”有内疚的成份,如果我拒绝别人而让别人有所损失,那是我的责任,这一切后果都是我造成的,为了不想要这种内疚的感觉,我委屈的帮助别人。
不敢跟别人说“不”,其实有身份认同的成份:我是一个助人者,我应该要去帮助别人。
不敢跟别人说“不”有期待别人表扬的成份,你看我帮了你那么多,我多么伟大啊!我是好人一个啊!
不敢跟别人说“不”有怕被道德谴责的成份,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怎么这么自私啊,你看我都这么可怜了,你还不帮我。
不敢说“不”的后果
别人是得到帮助了,我的能量也耗尽了。
我在首次帮助别人时,我是自发的,没带目地的,这种帮助让我感觉是舒服的,能量是足的,我是有力量的。
当我在帮助别人后,别人一直向我索取,我是觉得边界感受到侵犯的,而我为了满足以上小我的要求,却忽视了内心真正的需求,所以我内心是抵触的。
而且一味没底线的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助长别人一直向别人索取的模式,让他人失去反省的机会,失去成长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帮助别人是好的,但是要有底线,人与人之间要有边界。
我的邻居A她经常我叫我帮忙,比如她说她今天比较忙,没时间接小孩,叫我帮忙接一下,我觉得这个可以,因为我自己也要去接小孩,我很乐意帮忙。正因为如此,她经常在一些小事上叫我帮忙,我也都一一的帮了,但是有次她的请求我特别不乐意,我觉得我的边界被侵犯了。
记得那时我从厦门刚回到家,沙发都还没坐热,她就叫我去给她婆婆炒两菜,因为她婆婆得了中度焦虑症,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出门,有躯体反应,平常心跳加快,背部发热,手脚发抖,社会功能下降,靠药物调节,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虽然如此,但我也很愤怒,我心里想:干嘛叫我去给她炒菜煮饭啊,你叫她来我家吃也行啊,我前脚刚进门,你就打电话叫我去给你婆婆煮饭,你想过我旅途劳累吗?你把我当成谁了,奴婢吗?你不会叫外卖吗?叫外卖不是很方便吗?我是你什么人呀?我跟你很铁吗?我自己的饭都是我婆婆煮的,我凭什么帮你煮呀?我心里把她骂了十八遍,就是没勇气跟她说:“我旅途劳累,我想休息,我不想帮你煮,如果她不来我家吃,那就叫外卖吧”。
虽然很生气,但是我自个吃完饭还是屁颠屁颠的,好声好气的问她婆婆,你饭吃了吗?要去我家吃吗?要不我帮你炒两菜吧,我都觉得我贱死了,明明不愿意,却委曲的去做别人吩咐我的事,我恨死自己啦。
其实这里有我有怕被道德谴责和破坏关系以及碍于面子的成份,所以忽视了我内心的真正的需求,我需要休息,我需要得到尊重,我需要边界感。
其实说到边界感也是被我自己破坏的,她一次又一次的请我帮忙,我一次又一次的帮了她的忙,让她觉得我很好说话。如果我学会说“不”告诉她那些忙是我愿意帮的,有些忙是我没能力帮的,她就会区分开来,就不会无止境的让我帮忙。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借钱。
经常听朋友说,我很讨厌某某人,经常向我借钱,200、300,说好过两天就还,结果几年都过去了,也没还钱的意思,反而还要再借的意思。
每次开囗借钱时,总把自己说的很可怜,很紧急。朋友见状,往往不好意思拒绝,总是抱着不得不的心态去借给人家,借完就会说就当送给人家吧。
我觉得我朋友就有自恋的成份,认为自己不借钱给别人,人家就无法走出困境。
还有迫于道德压力,不得不借。
就是没有照顾自己内心的感受,此时他是愤怒的,对借钱人的态度是不满的。他的内心需求是我要拿回我借你的财物,我需要你对我守信用。我讨厌你利用我的善良、同情心借走金钱而又不还,我有种上当受骗的敢觉,我觉得你把我当傻瓜。
所以当自己不是自发的去帮助别人,我们自己是会受伤的。你不敢去拒绝别人其实也有不想破坏这段关系的成份,但是当你不想帮别人而强迫自己去帮别人时,这段关系就已经被破坏了。你会看这个人会很不爽,很不想见她,会想挑她的刺。
所以要学会跟人家说“不”
帮助是要有底线的,这个帮助是要建立在自发的前提下,而不是不得不去帮助。所以我们要学会设立边界,学会跟别人说“不”。
跟别人说“不”即是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也是给别人理解你的机会,同时也是给别人自我反省、自我成长的机会。
我们跟别人说“不”,并不代表自私,而是代表自爱,我满足内心的需求,我照顾自己内心的感受有错吗?只有我先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啊!才能有更多自发的去帮助别人啊!
只是跟人家说“不”时,我们得学会有效的沟通,可以参照“非暴力沟通法”表达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感受,以及遇到的难处,不是因为求助者本人而不去帮,是因为自身的原因,现在没能力去帮助别人,承认自己的弱小。并且告诉对方,这件事不帮其实是很看重我们双方的关系,如果是带着“不得不”的心态去帮忙,那么这段关系迟早要结束的。
如果对方理解你,代表你与对方有继续维护这段关系的价值,对方是会在乎你的感受,而不是在你无能为力时,还用道德压力等给你施压。
如果对方不理解你,代表对方才是自私的人,只顾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那也没必要再维持这段关系了。
以上只是个人的浅谈,不知在读文章的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如果你有好的观点、看法、感受欢迎继续补充。
文章声明:文章为放飞心灵的原创作品,首发于微信渡心人平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