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操控权力的木偶线

操控权力的木偶线

作者: kid551 | 来源:发表于2018-01-11 11:03 被阅读0次

刚读完郭建龙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一书,震撼很大。倒不是因为书中提出了什么新奇理论。相反地,是因为他以现代的财政观点对历史做了很好的梳理,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启发颇多。按照我对五星书籍的评价标准——“能够带给我新的思维角度和思考方式的书,才有资格成为五星”,那么这本书一定是的。

客观来讲,书中谈论的话题以及梳理的角度都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如果将它们剥离开来看,就像是阅读官方新闻报纸一般,条条框框的八股官方发言,庄严郑重,但却不是打心底里明白它在说什么。比如什么军务耗费巨大,劳民伤财;官僚结构冗杂,难以维系官员的开销。它们就是一句句正确的废话,不断往复出现,却难以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一丝痕迹。

而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通过鲜活的历史梳理,将这些政治正确的废话,从最浅显易懂的地方开始切入,将你慢慢代入其中。不知不觉间,竟能让你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些“废话”产生出自己真实的切肤之感。在这个层面上,你才可以说,我是明白了这些话的真正含义。而能够将最枯燥无味的官方言论,在你的内心掀起起情感的涟漪,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就拿历史古装剧中最常见的一句台词“国库吃紧”来说,你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一个个的皇帝因为“国库吃紧”这四个字而面容焦虑、食睡不香。我清晰地记得,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便对这样的桥段打心底里表示不理解。皇帝的权力是天下第一,却会对国库吃紧表示堪忧?就算是不能够“乱印钞票、乱发银两”(因为会导致货币贬值),难道就不能干脆脱离货币的限制,直接通过圣旨让人干嘛就干嘛,而无需通过钱的作用来调用、差遣众人么?因为明明不是权力天下第一么,按道理说,就应该是皇帝一发号施令,大家就得乖乖听话执行,否则怎么能够称之为权力天下第一呢?

要理清这个问题,就得使用first principle去还原这个问题的盲区,从头来看这样的想法会有哪些暗藏的逻辑漏洞。

首先,就算是我们在理论上承认一个皇帝的权力是天下第一的,这也并不代表他的权力是无穷无尽的。天下第一的权力只是表示在“人”这个范畴中,他拥有的权力最大。但并不意味着他有上帝一般的全知全能,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例如无中生有、长生不老。

再来,让我们从更为细致的角度来考察权力。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多次谈到了关于权力是什么的问题。权力就像是影子,它既是存在的又是不存在的,既是任意妄为的又是脆弱不堪的,取决于大家相信它是什么。

如果一个皇帝的权力是天下第一的,那么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他可以一直拥有这个天下第一的权力?既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知道天下第一的权力是好东西,那么是什么保证这么宝贵的东西不被其他人夺走呢?

难道仅仅是一个天赐名号?如果是这样,那么任何一个人不都可以宣称:自己昨晚被上天托梦,不得不成为这个国家的主宰,你们都服从于我吧。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权力的游戏》中的言论,是鞭辟入里的。权力的维系取决于“大家”相信它是什么,也就是所谓的“大部分人”相信什么。如果大部分人都相信,你是我们要服从和跟随的人,那么你就是那个帝王。从这个角度来讲,权力的成功建立,依靠的便是大部分人的支持和认同

那如何才能取得大部分人的支持和认同呢?其方式,无非最原始的两条原则,要么是有所图,要么是有所惧:

  • 有所图:通过认可和支持你的权力,自己能够从中谋求到巨大的利益;

  • 有所惧:如果不支持和认同你的权力,就会得到巨大的惩罚和打压,甚至性命不保。

很明显,第一条是第二条的基础。有了通过第一条赢得认同的大部分人,才能构成实施第二条的惩罚力。而要建立第一条,你就不得不依赖他们的支持,就不得不有求于他。仅凭这一条,就可以构成对权力的限制:皇帝并不能任意妄为,至少,他得考虑、尊重和有求于建立第一条准则的人。如果失去这部分依靠共同利益关系来维系的粉丝群,皇帝的权力便不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同,更不可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而没有赢得大部分人的认同,就意味着实际权力的不存在。

所以,为了将这个影子具象化,作为最高统治者,他必然会妥协于某一部分人(虽然在每一个时间点,这部分人可能会不同),以换取最原始的支持与认同,进而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与认同。这样的推进方式,如同产品的推广过程。在最开始的冷启动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经历来获得第一批用户的认可。在此基础上,才能期望以这第一部分的用户,来带动更多用户的使用。权力,亦如是。

这里的核心要点在于“有求于他”。即便是皇帝,他也要有求于人,依赖于他人的支持。有了核心成员的支持,他才能够集结成为一个权力象征,进而才可以在其它方面,表现出可以任意妄为的幻象。

帝王尚且日此,作为普通人来说,需要依靠他人的合作、劳动成果的地方就更多了。而这种团体配合的相互需要,正是“社会”之所以形成的最原始动机。而一切的人事、管理,其源头,也就在这里。

因此,要能够理解管理相关的问题、明白人事的法则为何不同于纯粹的技术科学,一个首要的前提条件是:你的工作绩效,并不只由自己工作的好坏决定。当你工作的大部分好坏程度都取决于你的合作伙伴时,你才可以真正开始理解管理与人事在说什么。

从这个角度讲,学校的经历只能提供给你单兵作战的经验,而无法良好地模拟出真实社会网络中,利益间的互相依赖场景。从而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不得不花费很大一部分时间和实践,去明白其中的不同。

一旦有求于他人,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会立刻发生变化。既然你要依靠他人,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你期望这个事情被按照方式A作处理,可是你依赖的那个人偏要以方式B来做,请问此时,该怎么办?

这便是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调动(motivate)人力,让ta按照你的要求,去完成一项任务。

而管理的工具,便是你所制定出的规则以及由规则衍生出来的环境。你构建的制度,是否能够让你依靠的人不得不接受,且在接受之后,能否保证其产出的劳动成果符合你的预期。

面对这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赖于其劳动成果的人,你首先要有充分的资源去维持这群人的基本生存。再来,你需要足够的激励资源,将这些人力驱使起来按照你的要求做事。

这便是一项项逃之不掉的“运维”开销。

就拿男士羡慕的”后宫佳丽三千”来说,听上去气势恢宏、气派非凡。但如果从整个社会的劳动产出和财富积累来看,这不过是三千被废弃的、只会消耗不会生产的劳动力。

这三千佳丽,原本可以贡献养桑养蚕的纺织成果、可以贡献下地干活的农业成果,又或是贡献运筹帷幄精打细算的智慧成果。可一旦被圈养在后宫之中,其存在的唯一目的便是取悦皇上,没有对整个国家财富的任何实质性贡献。

不仅如此,因为毕竟是皇上的后宫,再怎么样也要有一定的格调,有荣华富贵可享用,那么其物质消耗必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也就是说,这三千劳动力,不仅不能够创造原本应该有的社会生产价值,还要消耗大量的国家财富。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这三千后宫佳丽,就变成了三千财富蛀虫。无怪乎历史上会不断地呼吁帝王不要纵欲、远离酒色。如果从腐儒的角度来看,这是要通过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振兴国家。可从财政角度讲,这样的建议和道德修养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是关乎国家经济和劳动生产的必然考虑。一旦掌权者开始纵欲,便会产生大量的高消费闲置人员。而这些受到宠溺的闲置人员,会依靠掌权者的光环,带来更大面积的中等消费闲置人员。于是社会的一部分经济生产,便这样悄然被抑制了。

同样的,在军事上的扩张与耗费,是另一种形式的纵欲。且不说战争的实际交锋会导致劳动力的丧失。仅仅考虑交战前的准备、运营环节,就已经是一笔不菲的财政开支。当“战争”这个事情被操作起来,所有原本可以作为核心生产力的将士,将不得不离开“生产活动”。为从事军事活动,这些劳动力不得不在训练和行军途中度过。而这些行为,不会推动半点经济发展。不仅如此,行军本身,意味着千万将士衣食住行的开销。这些劳动主力军,不仅无法贡献自己的劳动,还会大量消耗粮草衣物,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资源和制造武器的金属原料。整个军事活动,从经济角度来看,都是在拼命消耗,而不是努力创造。

以此为纲领,再去考察历朝历代的抉择、开销、发展和财务状况,自然便能理解那根埋藏在深处的衰落之线。

再加之古代帝王对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理解不深,在花费上便更加没有节制。货币不同于财富,货币的价值是需要财富做支撑和背书。一旦在国家中流通的货币量超过了国家的财富实值,通货膨胀便会产生。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当皇帝通过大量地印钞票赏赐将士,这些过多赏赐的实际价值并不等同于其钞票面值。假设一碗饭需要一块钱,十万将士就需要十万碗饭。可如果国家的生产力就只能提供一万碗饭,那每个人手中的这一块钱还能买到一碗饭么?如果十万将士都有逛花楼的想法,可妹纸就只有一百人,即便你手中赏银千两,又有什么用呢?整个国家的国力(也就是它能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就只有这么多,任你货币再多,那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虚幻数字。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如果你无法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你的国家财富就会是个常数,它并不会随着你货币的增发或者权力的异想天开而增长。而如果的消费和货币发行超越了这个常数,那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国立必然是随着时间成递减趋势。那么假以时日,国家的崩塌也就是情理之中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很容易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它并不是在增长一个类似幻象的货币数字,而是在实际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它们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和服务的增长。

以上,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思考,它带给我的启发已超出我对它的原有期待。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详实的史料运用。书中每一段财务数字的背后,都注明了清晰的原始出处,以及相关史料的原始古文片段。你可以通过阅读古文,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思考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

在我看来,对这一个个国家的分析,其实就是对一个个组织的分析。特别是,这些被分析的,是一个个超大规模的巨型组织。那么同样的,如果你对投资感兴趣、对商业分析感兴趣,书中的这些思考方式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都是值得借鉴和琢磨的好材料。通过这本书的梳理,我想,当你再读那些枯燥的企业财报时,必定能看到更多隐藏在数字背后的鲜活故事。


近期回顾

油腻的老鸟
2017年全年写字总结
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或分享,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VIP赞赏专区

相关文章

  • 操控权力的木偶线

    刚读完郭建龙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一书,震撼很大。倒不是因为书中提出了什么新奇理论。相反地,是因为他以现代的财政...

  • 操控

    他拽着手里的几根线 线的另一端是一个木偶 这是一个很熟悉的游戏 他操控着这个木偶 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 一根根线拉着...

  • 自我关系:像一个被操控的提线木偶

    看回过去,感觉自己就像是被人操控的提线木偶一样,总有一根无形的线在随时操控着我的人生,它是无形的,没有人能够看到它...

  • 角色

    强光 照不透 滋润了阴影 活的角色擺弄活的角色 角色是一种被内心操控的木偶 提线、落线又似 自由意动 哀在暗中 活...

  • 木偶人生

    17历本 易康康 17822842764 在这欲望横流的世间 我们都是提线的木偶 毫无知觉的被无情的岁月操控着向着...

  • 告别与重启

    1. 昨日沐浴过恐惧 情绪被数字操控 被千万根线牵引着 化作木偶和孤单的岛屿 等待勇气的降临 爱与勇气同行 如同万...

  • 木偶

    当其中一只被生命意志操控的木偶突然觉醒,发现了自己其实是木偶 它想为拜托操控和束缚而抗争,它可以成功吗? 它不自由...

  • 木偶

    当其中一只被生命意志操控的木偶突然觉醒,发现了自己其实是木偶 它想为拜托操控和束缚而抗争,它可以成功吗? 它不自由...

  • 命傀

    傀儡。可分上、中、下。 命傀,乃傀儡者幸运者也。 为活命。甘受人操控。 如提线木偶。 可活矣。 提线者与命傀身形合...

  • 木偶线

    原形在床上 在角落 空洞的房间内 漆黑 将木偶推向世界 一只只木偶 一根根线 通向那些紧闭的眼 穿过眼睫毛 一张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操控权力的木偶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ez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