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和家人朋友产生矛盾。矛盾产生,我们经常会想,对方为什么不能设身处地为我们想一想,那我们有没有反过来问自己,我们为对方想了吗?
生活中,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太仔细斟酌自己的语言。比如,孩子改剪头发了,我们会跟孩子说"为什么还不去理发呢?"这样对我们来说看似很自然的表达,孩子却会把它看成是命令或职责。进而产生误解,激化矛盾。为了避免误解,我们可以现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先说出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你的头发这么长,我们担心这会影响你的视线,特别是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去理发好吗?"有人能够理解自己,我相信孩子更能接受这样的要求。
反应到我们的工作中,孩子在学校的种种问题,或许只是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她们的处境,我们何不放下我们的高姿态,多跟孩子说"你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是担心/考虑……'吗?"相信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当然,理解他人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