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的朋友圈,吃的喝的玩的,拔草的打卡的秀恩爱的,更多的是那些不知道什么+的人或者公号敬业的散布着企业信息,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幼儿乐高、成人英语、学历办证、住宅商铺……当然还有微商;
缘起
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邻居的闺蜜),在朋友圈发了2则微商的广告, 就随手问了句“你做微商了?”,37小时以后得到了一个“对”的答复,又过了50个小时, 这个朋友在朋友圈发了篇《微商记》的长文 ,我还被@了;
微信和朋友圈
曾几何时, 微信变成了比邮件还要必须的日常工作工具, 因为各种事情被拉入了一个一个的群里面, 有些会被@,有些没有,但是也不得不看,不得不关心。 现在认识新的客户,没有名片没有关系, 扫个微信呗。中国人向来热情而又不注重隐私,也许心里不愿意但是嘴上不好意思说不要, 于是只要脸皮厚, 我小小的计谋常常得逞。 也许是好久前bbs潜水的习惯养成,微信群我也不是一个活跃的人, 大几十号人的群,基本上就会忽略我的存在。 延伸到朋友圈,偶尔敬业的发发公司广告,在靠一些文娱消息刷刷存在感, 朋友圈更多的 工作就是点赞~因为,点了以后就可以看到还有些别的什么人点赞和留言。 行业的圈子本来就很小,原来你们两个也认识。……
微商记
朋友的微商记@了我,也许我的随手一问,给她带来了困扰(当然也可能是我自作多情),如果是这样,很不好意思。 也许,后来的50小时里面,多少能够带来一些思考,这样的过程是好事。按照朋友的说法, 将美好的事物分享给大家本来就是一件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好事儿。更何况,做微商是一个吃力可能不讨好的体力活。 既然想好了, 还发了个文章似乎是立了个flag,也挺好,祝福她~~~
斜杠人生
斜杠人生这两年很火, 社交媒体绝对是助推器, 网络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方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跨界,有能力的人居之。国外开始盛行,更多起源于一种爱好。 国内开始跟随,却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样的味道。 很早以前思考过关于将爱好作为职业的问题,也许是一种悲哀。 喜欢看片子,偶尔也去豆瓣上胡乱涂两笔,也不管别人是不是看的懂,开心就好。 也曾经尝试着正儿八经的写两篇,顿时没有观影的乐趣和随手涂鸦的畅快。更不要说那些以此为生的公告需要雷打不动的日更,OMG
Fin
从微商扯到斜杠真的有点扯,但是至少这也是时代赋予的机会。若干年前,下班后批发点东西叫卖说不定还会因为投机倒把被逮起来呢。有自己想要做的事儿, 然后就去付诸行动, 何尝不是人生赢家的一种注解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