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宋 · 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上半部分写出了燕子楼的幽静,下半部分抒写出了古人的情感,也同时诉说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古往今来无数代人的欢乐、怨恨,又何尝不像它一样也如一连串连续的梦境?
苏轼就是这样的人,他懂得珍惜,在这首诗里的“盼盼”其实是一个人,全名叫做关盼盼,是一位唐朝的美女,她的简介是这样的,唐代名伎,不仅长的好看,而且行为举止也很优雅,读过书,能赋诗。徐州尚书张愔的妾。白居易做客张府时与她有一宴之交,盛赞:“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张愔死后关盼盼独居徐州的燕子楼,历十五年不嫁。最后殉情。
苏轼可是宋朝的,但关盼盼却是唐朝的,古代人怎么说也是没有怀古的思想的,但是在这首诗里,苏轼却表达出来了,他站在古代的那个尤其是最后一句,“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谁知道以后也会不会也有人来到黄楼上也会想到我,苏轼,这个无名小卒,并且为我感叹呢?
另外,黄楼就是苏轼让人建造的。
苏轼的人生相比起李白来说还要惨。苏轼和李白都差不多,文采都很好,写出来的诗也都是分为两种的,豪放和浪漫。但是苏轼一生都在做官,最大也才是个某州刺史;李白一生基本都在隐居,要做也只做过大官,但也才一个月左右,看起来苏轼好像做了一辈子的“鸡头”,比做了一个月的“凤尾”要略好一点,但实际上,他们不一样,李白很逍遥、很快活,虽然很穷,但活的很开心。苏轼却因为时代的变化,再加上他的言行举止,塑造了他的人生。 当时是王安石变法,虽然苏轼只是一个小官,权力又不大,话语权也不多,但是仍然当着皇帝的面,指着王安石鼻子批评他,虽然从历史上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变法的确给予了宋朝一个伟大的改革,(虽然是失败的)可是在这次改革中,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王安石的新法直接减少了大地主(有钱人)的根本利益,所以才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也就是说除了皇帝和一些高级官员,几乎每个人都收到了经济打击(比如苏轼,就相当于老百姓了),因为在这次变法中,王安石也许是太急于富国了,才会造成这种低级错误,还有就是,王安石没看准人,用的人全是罪犯,所以在变法之后,司马光和苏轼都提出抗议了。
苏轼真是生不逢时啊,假如他生活在现代,那么中国一定会更强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