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是中国汉族的传统小吃,不论在大江南北都比较受欢迎。
我们这里称年糕为“水糕”。天台人好像喜欢水字,前门叫“水门”,暑假称“水假”,年糕也称为“水糕”,让人联想起淋漓不断的水意,有着清爽灵动的感觉,实在是很美的叫法。
其实年糕称为“水糕”,似乎也可以说得通。年糕一般是年前做起来,存放了一段时间的年糕,到了年后,随着天气的变暖,不宜久存,只有泡在水里才不致霉变。我家就是用一个大瓷罐子来装它们。这些白胖粗壮的年糕,一条条地被放进大瓷罐里,罐里装满水,盖上盖,它们就像一条条鱼,被安静地养在水里了。待要吃的时候,就伸进手去,捞出来一条——这时年糕水淋淋的,表皮则泡得惨白,白得如同失了血色的人,让人心里发怵。
每年年底,年糕总是和年货一起准备。我们天台人称做年糕为捣水糕,这是因为年糕是用糯米磨成粉、蒸熟后,放在捣臼里捣实压制而成的。现在很多人家为了省便,都不置办年糕作年货了,他们要吃,都去市场上买现成的。那些年前捣年糕的盛景不复存在。但是小时候捣年糕时,我们做水糕花和水糕佬孩的趣味,至今仍深深印在脑海里。
年糕一般做成很粗大的一条条的,有些呈圆柱形,有些呈长方体,而吃时则切成一根根的,或是一个个的小圆片。
年糕在小吃里是别有风味的吃食,面食类小吃,面条、面皮、麦虾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柔软而飘逸的,如同小吃里的当家花旦,而年糕则看起来更像是英俊的小生。那一根根比手指略细一点的年糕棱角分明、质地细腻硬朗,观之令人怦然心动。
年糕的吃法有很多种,我们这里有汤炒年糕、油沸年糕和糖蒸年糕。
汤炒年糕是我家最常做的一道吃食,也是我最喜欢吃的一道吃食。我觉得这个小吃味道最好的是我妈炒的,而做它最好的季节是在隆冬初春之时。
在隆冬之时,山笋已经冒出土面,这时可以拎一个袋子去山上采挖,挖过来的笋切细了当作炒年糕或者和面的佐菜,极鲜。妈妈做的炒年糕好吃,大概也是因为增加了鲜笋的缘故吧。
妈妈做的年糕没有鱼、虾、蟹、蛤蜊等海鲜,但只要有一味山笋就够了。笋一直是当作山珍而存在的。在所有食物中,最鲜的有海鲜、笋和磨菇。而不少人将笋排在每一位。李渔在《论蔬》中就说了,春笋是“蔬食中第一品”,他又称“至鲜至美之物,于笋之外,其惟蕈乎?”云南人为之如痴如狂的野山菌,都被排到了第二位,可见笋之鲜美。
但我觉得笋最鲜的时候,应该是深冬之时,那时候笋还很小,剥了壳,几乎都没有了。但只要将最里边的似壳非壳的笋肉留下来,切成细丝,放在热油里嗞嗞地煎炸一小会,笋就会释放出特有的鲜味。
就因为有了这一点的笋丝,哪怕其余佐菜是极平凡的,这碗炒糕就无比的美味。
冬天的炒糕好吃,还因为我喜欢吃其中的青菜。我觉得所有蔬食里,青菜是最奇特的,它最平凡,低调地几乎让人忘了它的存在。人们在历数美味佳肴的时候,眼里也从来没有青菜。但是你去仔细品尝,实际上青菜很有味的,那是泥土的味道,是山野的味道,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鲜美。很多人在春天的时候,喜欢去大自然里采野菜,比如荠菜、蕨菜之类的,觉得那些味道更好,实际上最好吃的菜就在我们身边。人们几千年来将青菜培植起来,当作最常见的桌上之食,应该有它的道理的。
不知道为什么,饭店炒的青菜极其难吃,而我家做的,却是我最爱的蔬菜之一。我想,我家青菜的好吃,不仅因为它炒得软烂入味,而且也因为我家的菜是自种的,非常新鲜。
青菜和年糕是绝配。特别是深冬时候的青菜,那是打了霜的,吃起来津甜可口,将它和着年糕吃,年糕也有一股清甜可口的香气。
笋丝炸酥后,先后将切细的猪肉、豆干、油泡等倒下去,再加切碎的青菜翻炒。菜炒憋下去的时候,加水烧开,放上年糕,再次烧开。这时年糕已经变软了,一锅家常炒糕就做好了。起锅时,我家还要在年糕里放上撕成条的跑蛋。跑蛋香喷喷的,这样炒年糕就又香又鲜,吃了之后,它的鲜香旖旎在舌尖,徘徊不去。
家常的炒年糕不单味道好,色泽也好看,碧绿的青菜和白的年糕相杂,间以黑木耳、黄油泡等物,极为丰富美观,上得了台面。因此在正式场合,家里来了做工的,或来了客人,主人就用这道小吃去招待。他们将年糕盛在特别的碗里,一般是盘子或是大瓷碗,而不用普通的瓷碗,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如果说汤炒年糕是年糕里正统的吃法,那么油沸年糕则是旁门左道了。油沸年糕就是将年糕扔进油里煎炸。可是我们天台人不称它为煎或炸,而是称为“沸”,它也确实跟煎炸有点儿不同,有点儿像干煸四季豆时的煸,总之这是一种极特殊的制法。在热油中,年糕被沸得焦黄香酥,再敲一个鸡蛋浇上去。鸡蛋凝固后,粘在年糕上。年糕被或白或黄的鸡蛋包裹着,个个像龙袍加身了似的,一根根变得油亮喷香。再撒点绿葱,浇点酱油,用铲子拌一拌,既丰富了颜色,又增添了香头,使这道小吃不管是吃是闻,都是香喷喷的。
油沸年糕里,年糕比汤炒年糕更有嚼头,嚼起来也是满嘴的香。但是年糕是须趁热吃的,凉了,年糕就变硬了,嚼起来就困难了。所以将它当作解馋之物,偶尔品尝是很好的,若将它当作主食经常吃,则极考验人的耐性和牙齿的。
因为年糕沸起来太干,一般吃这个的时候,都是和粥吃。粥是白粥,吃起来平淡,但是太香的东西,有时候还真需要平淡的来压压味。如若将沸年糕配以绿豆粥,或是豆面碎,两种都是极有滋味的东西,放在一起容易打架,吃起来也有点不伦不类了。所以粥是百搭的,它的平淡,更映衬了年糕的鲜香。
兴致来了的时候,我们也会吃年糕片。就是将年糕切成圆圆的薄片,放在饭上或是蒸笼里蒸起来。蒸熟的年糕变得软软的,将它蘸了糖吃,也别有风致。
年糕,又谓年年高,在民间有好的意寓,因此不少地方过年的时候也要吃它,这时候吃的就是年糕片。过年吃粽时,在一大桌宴席的后台,也就是厨房里,会备着特别的吃食,粽子和年糕片。我们天台人管去亲戚家走亲访友,并吃宴席,叫“吃粽”,那粽子是必须要吃的。当宴席进行到一大半的时候,围着围裙的主人,照例要到客厅里去问问客人:你们要不要吃粽?据说,粽才是主食,而那丰富的满桌菜肴相当于开胃菜。
如果有人要粽子,就剥了外面的粽叶,将一个白嫩的四角形的粽子丢进他的碗里。但也有人要吃年糕片,这时又韧又糯的年糕片也会送上来,可以蘸着糖吃。它是吃粽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也是跟过年的意义紧连在一起的。
当然我说的这些是我老家年糕的吃法。在其它市区,吃年糕也有很多花样。光炒年糕,就有很多种,如三鲜炒年糕,腊肉炒年糕、三丝炒年糕、鸡蛋虾仁炒年糕、牛肉炒年糕等,最具特色的要数三门的青蟹炒年糕了。我没吃过这个,但有作家朋友吃过它,她写了一篇文章介绍,同时发上配图,只见一碗年糕里,一个硕大的鲜红的蟹壳很醒目地盖在那里,而底下年糕堆中,带勾子、爪子的蟹腿蟹脚横七竖八地乱伸展着,非常地威武生猛。三门青蟹是三门最有名的海味,肉质细嫩,味道鲜甜,将它与年糕做在一起,年糕的味道自然不会差。
除此之外,时下还流行一种炒年糕,叫草籽炒年糕。草籽就是紫云英,原是农民的绿肥,养在地里用来肥沃土壤的,早先年也割它的嫩茎用来喂猪。现在草籽很少种了,多是田间自生的,人们将它当作野菜,反倒稀罕起来。我不知道草籽炒年糕的味道好不好,但很多人尝过,据说非常好吃。但我觉得,人们去吃它,或许更多图的是它的新鲜和稀少的野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