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酒人家
宝珠挖来野百合做了百合冰糖羹,我和灵芝每人吃了两碗。最近猪瘟爆发,没有猪肉,宝珠为这事反复致歉。席间我们仨又喝了些果酒,王生不敢喝,他说随时有事。饭后,王生出门办事,我们仨接着聊天。

2002年秋天,王生在家里建起了实验室,开始研究猕猴桃制酒工艺,为了保证果酒的纯天然品质、原生态口感和原始色香,王生进行了反复实验,确证了自然发酵法, 摒弃任何添加剂。此法制作出的猕猴桃酒,色泽明丽,香味自然,已经达到上乘饮品的标准。可王生并不满意,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通过反复实验对比,他发现发酵温度才是关键,找到了最佳的发酵温度,找到了控制恒温的方法,最后发明了“低温自然发酵法”,这种新工艺,大大提高了猕猴桃酒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酒的营养成分更高了,口感更纯厚了,色泽、香味更纯正了,酒的品性更接近原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酒的原汁原味、纯天然的特质。

“低温自然发酵法”是王生的发明,这项发明,也在2015年10月申请专利并获得了证书。整整十几年的钻研与实验,特别是在寻求最佳发酵温度与控制恒温的方法的过程中,王生的痴迷与执着让妻子宝珠都害怕了。好多次饭菜上桌,宝珠走到实验室门口窥探,发现丈夫正在实验或者思考,她便大气不出地退回等待,因为她知道,丈夫入迷的时候天雷也打不动。等他思考有了结论或有所发现后,往往是饭点过后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是半夜或清晨,这时他会想起跟妻子要吃的,吃着的时候也包不定不会突然扔下碗筷,又钻进他的实验室。妻子也像对待任性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个丈夫。她说自己这样做是缘于对执迷于科学的精神的欣赏与敬畏,也有对痴迷于探索的丈夫的同情。

2008年,在造酒工艺研发取得初步成果时,他们开始筹资租地建造酒庄,为了省钱夫妻二人泥工、电工、粉刷工,什么都做过,为了积累资金购买酿酒设备,他们先做起干菜加工生意,这时候夫妻俩又成了干菜包装车间的工人。2015年,王先生的发明申请到了国家专利,造酒所需的设备也购置齐全了,于是正式开始猕猴桃酒的酿造。钓鱼台酒庄收购新鲜猕猴桃的信息不胫而走,各地山民奔走相告,庆幸自己终于找到靠山生财之道,纷纷上山采摘野生猕猴桃。第一年,他们的酒庄就收购了新鲜猕猴桃70多万斤,直接给山民创造收益300多万元,获利最多的农户一次有3万多元。虽然他们的酒庄生产能力是每年造酒300吨,可实现年产值3000万。但是酒的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产品积压。而每年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山民又如期送来成熟的鲜果,看到那些朴实热情的山民,他们又喜又忧,于是就贷款收购。后来由于现金不足,他们打算压缩产能,可看到山民失望悲伤的情绪,他们又于心不忍,仿佛是自己欠了债,造成了他人的损失。帮助勤苦人本是他们的初心,十几年奋战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自然资源浪费的问题,他们不能就此止步,不能放弃初衷。虽然有困难,他们也得咬紧牙关硬挺过去。

为了推销野生猕猴桃酒,为了找到合作资金、销售平台,王生跑城进京参加各种交流会、品酒会、评优会、博览会、推广会……“九宫九宝”也获得了各种奖牌和荣誉,可荣誉并没有带来资金和渠道。王生往往会仅仅因为一瓶酒独自订做包装,亲自送到省城、京城客户之手,那种辛苦难以言说。为了保护野生猕猴桃资源,作为政协委员的金女士,提案促成了通山野生猕猴桃保护区的设立,他们发愿要与山民一起致富。

太阳落山时,王生办完事回来,我突发奇想,与他聊起香水制造的事,他一扫身体的疲惫,振奋起来,马上取来纸笔,给我详细讲解起制作香水的工艺流程来。那投入,那激情,分明就是一个沉溺于游戏的孩子,又是一个专注于科研的学者。我说喜欢金银花和栀子花的香味,要用这两种花做原料制作香水;他说猕猴桃花的香味像极了兰花,而且猕猴桃有70%的雄株,原料丰富。我们约定明年初由我来购买简易制作工具,制作香水,我要拜师学艺。宝珠说等把酒的销售问题解决好了,资金回笼了就购置大的香水生产设备。她了解她的丈夫,知道他的志趣所在,知道他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追求中才会快乐。

晚饭时间余霞也来了,我们又喝了些果酒,余霞建议他们做些女性保健酒,他们爽快答应了下来。临走,我们都买了酒,也算是一份敬意,一点支持。我们深知亲友的热爱与理解只是精神上的,解决不了资金回笼问题。这几年政府的扶贫项目很多,一个村扶贫资金动辄以亿元计算,不知为什么不扶持这样一个有前途的富民项目,为什么不支持这样一对有理想,有情怀的追梦夫妻。不知为什么有些门店和个人要拖欠他们如此紧张的货款。扼杀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摘去追梦人的翅膀,难道不是罪孽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创业不知世路艰,不欠债不知人情薄。
如果不是为了梦想,他们现在本可以过得很轻松,像绝大多数普通夫妻一样靠退休金活得逍遥自在。也许有些人本来就是为意义而生,探索与追求是他们生而为人的使命,也许普通人所认为的苦,在他们就是乐之所在吧。我敬慕这样的人。

2019年8月5号于通山
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