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泪水决堤,汹涌成河。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熟悉的旋律在夜风中飘荡。高三教室里,苗宛秋正忘情地吹着口琴,身边是一张张注目凝视、侧耳倾听的青春面庞。张国立所饰演的班主任老师,从后门走进教室,见到此情此景,与苗宛秋交换了眼神,又悄悄地退了出去。
同样的旋律再次响起。此刻,口琴声早已喑哑,只有苗婉秋的哭声在晚风中哽咽。因为成分不好,北大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形同废纸,考了全省第一的他只能去上一所普通的师范学校。班主任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给予他一丝无比珍贵的安慰。
于是,苗宛秋(于谦饰)便成了现在的苗老师,苗霸天。做为地区的先进教师,他古板严苛甚至不近人情,以铁腕统治来管理班级,把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但在骨子里,却流淌着对学生深深的爱和一个人民教师崇高的责任感。在与学生的相爱相杀中,师生的心越走越近,彼此成就了一段最好的时光。虽然,这时光是以安静(女二号)因车祸无法高考,老师自责离开而谢幕的。但有些东西注定不会离开,因为它已融注在了每个人的生命里,并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影片中的王海便是这一传承的外化形式,原本不思进取、胸无大志的他受苗老师的影响,也成为了一名教师。
让我泪崩的,是命运之手的鬼使神差吗?
有些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明确自己要干什么,并矢志不渝地朝着梦想奋斗,直至梦想实现,这样的人无疑是幸福的。然而,大多数人,如同片中的苗老师,如同我,都是由于一连串的偶然因素,才造就了今天的样子。我生也晚,“成分”这个历史词语与我无关。但在90年代的初三 ,由于时代的潮流,由于自己和父母的见识所限,放弃了高中,以全县第二的成绩,走进了中专的大门。去读师范,更是我绝然没有想到的,那是我在填报中专志愿时,在是否服从调剂后,选了“是”所带来的。入学之后,想过退学;三年级时,想过考大学。但最终都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了,于是,便一路走到了今天。有时候会想,当年,要是有个贵人指点,要是自己再有魄力一些,今天的自己,又当如何?可悲又可幸的是,人生没有如果,上帝允许我们频频回首,却又拿着鞭子催促我们毅然前行。于是,这条路上,洒满了泪水,也荡漾着歌声。
让我泪奔的,是无数老师平凡却动人的身影吗?
影片中的苗宛秋老师,不正像我们身边无数普通老师中的一位吗?他严苛、死板、专治、不招人喜欢的表象下,掩盖着的是却知识分子的耿介和清高,是对学生、对教育的满腔痴情啊!小学时的张老师,把热水提到教室,独自在漆黑的校园里扫雪。初中时的雷老师,对于学生之间的误会,没有任何指责,只在黑板上写了一句:“上帝也允许他的子民犯错误”。师范时的张老师,带我到他家里,借给我最喜欢的《孙犁文集》。还有,凤师学生个个熟悉的许老师和毕老师夫妻俩,简直就是苗宛秋的生活原型啊!关于他们的事,再次忆起,哪一桩哪一件不是让人脸上含笑却又眼中带泪?更不用说我的身边这些可爱而又可敬的老师了。正是这些最平凡的人,用最平凡的行动,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什么是爱,什么是伟大的师爱!
让我泪奔的,是师道传承的绵延无际吗?
有时会觉得一个人很无力,能改变的东西太少;一个人太渺小,能做到的事情太少。但是,当把自己放入教师这平凡而伟大的群体当中,融入无始无终的时间长河里,便似乎又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无数的直接或间接教过我的老师以及精神上哺育我的先生,塑造了今天的我。而我和我的同仁们也正在孜孜矻矻、呕心沥血地去影响我的学生。在他们中间,也一定会有不少人成为将来的老师,再去影响他们的学生,正如影片中的三代师生,代代传承。这条师道的长河,不就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长河吗?它绵延无际,它浩浩荡荡,永不停息!
“望着你的我,望着我的你;在同样的时光里,问着同样的问题。谁在等你,你在等着谁;谁在等我,我在等着谁……”在老狼深情而忧伤的歌声里,《老师·好》悄然落幕。
华灯亮起,昨日退去。拭干泪水,默默地问一句,老师,你还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