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伤自己舔
最近在看武志红老师的《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这本心理方面的书。记下了很多,联系自身和周围情况想了很多。心理学实在是一本神奇又有用的学科。学点没错。
很多放不下的都能放下了,也能接受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生病了,不舒服了,不就应该找医生吗?不该存有偏见,不该讳莫如深。
我度过的痛苦的过程让我很能明白心理治疗师的说法。我就是自己一个人这样过来的,越是直面痛苦,越是好得快。尽管再次回想起来还会泪流满面,但知道已经过去了,只是偶尔会想起。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情绪的变化,身体的感受。为什么有些东西一直放不下,可能是你很小的时候一些东西没有放下,导致你只要碰到类似的问题,你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做梦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白天镇压下去的东西在晚上会通过潜意识表达出来。有些东西你甚至没有意识到,但你的身体会给出反应,事后或者咨询后你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听起来很神奇,但的确如此。
如果长期压抑自己的感情或心情,即便你看起来没有任何不妥,最后一定会有一个爆破口。结果可能非常可怕,有些人得了癌症可能就是过分压抑自己的愤怒,悲伤……
看了一些心理方面的书以后,我经常能看见“内在的父母”“内在的小孩”“本我”“超我”之类的名词。我们的一生也许就是在重复童年的经历。也就是内在的小孩与内在的父母的相处模式。我们受原生家庭的影响非常之大。毕竟几十年如一日,深入骨髓。
当我们长大成人,男人是按照理想中的母亲来找对象的,女人则是按照理想中的父亲来找爱人的。找不找得到另说,我们很有可能还会把原声家庭爸爸妈妈相处的模式复制到自己的新家庭。这一点我有点体会:一个朋友,去年结的婚。婚后不久遭遇家暴,后来听她说她老公的爸爸在年轻时就会打他的妈妈,而他的妈妈是一个任劳任怨为家庭做牛做马的女人。她老公也这样对她说过:我希望你像我妈妈那样能干。在这个男人小时候看见爸爸打妈妈,他自然地以为:原来老公是可以打老婆的,妈妈也没有反抗,我以后也可以这样做。那我要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当时他想的不是:妈妈这么辛苦还要挨打,我要保护我的妈妈,以后千万不能打女人。我想生活中一定存在有后面这种想法的人。为什么人遇到相同的情况,表现和想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或者是他们的情况看起来相似,其实不然。
以前傻傻地以为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看出那个人所思所想,更多的是像一种法术。但其实人家也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地专研,成长。
然后又想会不会心理学看多了,自己更不能正常地生活。看似很多东西都无师自通,都能理解,却又无法与人说清,那也挺难受的。一个懂得人对着一个不懂的人,怎么说都无法说通,那不是苦差一件吗?
还有很多看似变态的心理,其实都能找到导致他心里变态的原因。越深入其中,越是觉得奇妙,有趣。好了,先分享到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