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那个年代初中的时候才开始学议论文,当时有一篇吴晗写的文章叫《论骨气》,直接提出一个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然后引经据典,各种举例,从战国时代一直说到解放战争,从文天祥说到闻一多,第一次听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吃“嗟来之食“都是从这篇文章里学到的,文章里还罗列了那么多有骨气的名人的事迹,于是得出一个毋庸置疑的结论,我们中国人,就是有骨气的。
当时年幼的我还不知道辩证法,在这铁证如山的激昂雄辩中,我觉的如果谁不同意,就是大逆不道,就枉为中国人。
虽然这是名家所写的议论文,总感觉逻辑线禁不起推敲,我完全可以从人性的另一面找个角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出大量的反面人物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没有骨气的”,难道那些反面人物就不是中国人了吗?怎么就中国人就都有骨气了?
我之所以想到这篇议论文,是因为前几天猫头鹰和小桃爸爸在群里探讨,中原文化里到底有没有勇敢和胆量,其实大家都懂,所谓的中原文化,几千前来一直都是以儒家为主导,奉行中庸和隐忍,采用愚民和疲民的政策,毕竟刺头都不服管,统治者肯定喜欢绵羊,所以这样长期培养下来,我们的血性不见啦,再看那些少数民族,不服就干,最朴素的信仰就是相信武力,按照老猫这种反社会份子提出的观点:我们的基因里的勇气,全是来自于非我族类。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桃爸的不满,怎么能说中原文化里没有胆量呢?熟读二十四史的他,旁征博引,据理力争,从王朝兴衰说到民族融合,从国家治理说到战事谋略,写了上百万字历史小说的油桃叔叔,对历史名人挨个解读,如数家珍,就是告诉你,我汉人也是血气方刚,不输南北方的蛮夷。
看他俩这来回论证,整得跟奇葩说里的论战一样,还挺精彩,估计都是写议论文的高手,议论文就是用文字的艺术和逻辑把你给劝服了,好比在你认知范围里告诉你: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
不过我觉的有些论题其实都没必要拿出来争论,中原文化里到底有没有勇气?就像游牧民族都骁勇善战吗?少数民族是不是都能歌善舞?犹太人是不是都有钱?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不是因为丑化中国?
有时候看似极为正确的观点,有的是一些刻板印象,有的是一些美好的幻想,还有的是无脑的阴谋论,至于到底真相是什么,那不重要,只要让有些人信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