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你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要的到底是美,还是确定性。
大多数人回答,确定性。
陈铭说,这没错,但这不是所有人的选择,这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这种选择当然没错,但这种选择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美。
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解释的就不是道,道就是不可言说,只能意会。美之所以美,也在于无法言说,不可定义。薛定谔的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处于叠加态。爱在未经确认的时候最美,一旦确定,就进入了下一爻,六爻周期走完,结束。爱在未经确认的时候,是最揪心的,但也正是这个最揪心的部分,才是最美的。
陈铭总能把道理说的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不管他坐在蓝色椅子还是红色椅子上。但你不能否认,他是对的,只是你未必能认同。
最有体感的是他对艺术审美的解读。审美就像玄学,100个人读莎士比亚就有100个罗密欧,100个人看梵高就有100种向日葵。不管有多少人解读过多少遍,属于你的永远都是第一手,不会因为别人解读过就乏味,不会因为以前看过就失去新鲜感。每一次看画或者阅读、听音乐,都会带着新的经历,新的心情,甚至是当天的天气和周围的人群,带来与以前完全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这是一种全然的“不确定”,而你不会因为这种不确定有丝毫不适,你会因为每一次拥有新的感受欣喜若狂,拥有“以前竟然没有注意到”的兴奋。
可是,除此之外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感情。我不敢确定说谁愿意要“不确定”的爱,渣男也是要确定性的吧。陈铭愿意吗,我不确定。
成年人总是全都要,既想要确定性,又不想要在确定性下失去弹性和美。不过,不管持何种态度,终究还是陈铭的灵魂之问把我问住了:你要的到底是美,还是确定性。要确定性就不可能接受叠加态,要美,就别去纠结确定性。
陈铭只是提出了两种可能性,《爱欲之死》却是直接了当的批判,没给你选择,明确的观点是,现代对爱的要求,不允许不确定性,不允许有伤害,不允许有分离。当不允许不确定性,爱就失去了生命力,爱欲在现代性下死去。
陈铭有自己的椅子要坐,和以前站在宇宙的中心呼唤爱的陈铭相比也不再是同一个陈铭。但我还是觉得,没人愿意选择不确定性,有没有第三种可能,我们选择观察,建立确定性之后,创造新的叠加态,叠加态套娃,在一层又一层中既拥有确定性,又充满生命力,可以吗。
成年人果然是要了还要。
不过,陈铭是温和的,我喜欢他抛出的冷知识:骚。
现代性的骚,没人会拒绝,但又上不了台面。古代则不是,文人骚客之骚,是诗人拥有的才情,出自离骚之骚。骚是不确定性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很妙。
我把这个拥有新的含义的字送给了曾朴老师,喜欢马蒂斯让我非常意外,喜欢读大书,心里却住着一个宝宝的曾朴老师,很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