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君诺老师学习诗词有两个月时间了,学习了很多近体诗中原来不曾了解的知识,比如:格律诗平仄的四种组合规律,拗句和拗救,孤平,合掌等,每一个知识点都辅助了相应的练习。
从工对到流水对,再到对仗的构思练习,由浅入深,由一个个孤立的对仗句练习,一步步过渡到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两联联合练习,看出老师的用心良苦。
自己也由最初的绞尽脑汁大脑一片空白,到现在偶有灵光乍现之时,而喜不自禁,看到诗友们的佳作频出暗自佩服,也有了前行的动力。暗暗把老师留得两联的练习扩展成一首律诗,但害怕出丑迟迟不好意思亮出来。
昨天君诺老师讲了押韵的十大禁忌,提前看了一遍,有些东西还是似懂非懂,所以就很认真的跟着老师又听了一遍,发现自己的诗中真有的地方犯了押韵的禁忌,问明老师后就改过来了。
押韵的十种禁忌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撞韵、挤韵和连韵”这三种。
撞韵:就是不该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
白脚,是指上句一联中的尾字,这个字叫白脚字,这个字不押韵。但这个字有讲究,不要与后句韵脚字韵母相同。
比如:上句尾字(白脚字)是“远”,下句韵脚是“寒”。那“远”字就撞韵了。
再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
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写得不错,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情况。“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
又如:
寂寂苍生含泪怨,
巍巍大禹几曾怜。
何如炸却焚香案,
治我黄河万里澜。
怨,案,都撞韵了。第一句和第三句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
挤韵:又叫“犯韵”、“冒韵”。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造成句子读来拗口。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一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
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相逢之处草茸茸,
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
寒流石上一株松。
逢,峰与韵字“茸”“重”“松”同属于“二冬”韵部,二字挤韵了,读着很别扭。“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
再如:
春风度万峰,“风”与韵脚“峰”属相邻韵部,“风”就挤韵了。挤韵”的字离韵字越近,则危害越大!
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连韵也叫“合音”。
连韵对诗句的韵律是有伤害的,在七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诗人在创作七绝的时候也是比较注意的。因而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律诗中连韵现象要多一些。
例如:
背郭堂成荫白茅,
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
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
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
懒惰无心作解嘲。
——杜甫《堂成》
其中“巢”和“嘲”就是连韵。
其他的其中有的比较好理解,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有的不是很重要,现代人也就不是特别关注了,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写诗词不仅需要字斟句酌,写完后还要反复吟咏,读着拗口的地方一般会有问题的,改掉就是了。
虽然咱不一定有古人那种“吟哦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勇气,怎么也得反复推敲推敲啊!
五律 秋日感怀
旷野浮云合,寒山晓月枯。
疏林收落叶,赤日染平湖。
扶杖秋心远,凭栏雁影孤。
去家眈仕宦,归梦断尘途。
(拿出我的拙作,请行家多多指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