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学设定的目标为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一家人在郊外散步时的美好心情,并感受妹妹前后情绪的变化。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达成了正确、流利朗读的目标,但在有感情朗读方面,部分学生仍需提升。对于课文中情感的体会,部分学生能初步感知一家人的愉悦,然而对妹妹情绪变化的理解,部分学生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体会。
在朗读教学环节,我首先进行了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节奏与情感基调。随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描写景色的 “碧绿碧绿”“葱葱绿绿”,以及体现妹妹心情变化的 “求”“蹦蹦跳跳” 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尝试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句子。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较为浅显,导致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到位,我未能及时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更细致的指导。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朗读中品味情感,我组织了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交流自己对角色情感的理解。小组合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小组存在主导学生发言过多,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而且在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环节,部分小组的汇报较为简单,只是重复了课文中的语句,未能深入挖掘情感内涵,我在引导小组汇报深度方面做得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词语理解的指导,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直观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语,从而提升朗读时的情感表达。在小组合作方面,进一步优化分组,明确小组内成员的分工,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小组汇报前,给予更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情感,提高汇报质量,真正实现让学生在朗读与小组合作中深入品味课文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