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就是端正自心,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在修身这章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端正自心?那是因为人的心本身是很难被端正的。毋庸置疑,人都有喜怒忧惧等各种自然的情感,谁能保持永远一种状态呢?所以这章后面讲到愤怒、恐惧、有所偏好和有所忧虑都不能够使心端正。试想,如果我们的心过分地被喜怒忧惧等情绪支配,还能够做到理智决断吗?可同时我们又不能没有情感,儒家也讲亲情、友情和爱情,注重人伦之情,道家则更加注重天情,也是有情的,只是主张不过分为情所累。在古代就展开过“圣人有情无情”的大讨论,最终圣人“有情而无累”比较得到大家认可。所以关键是情感要有,但不能过分,对自己的情绪、情感要有所体察,有所知觉。
关于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老师举了《论语与算盘》这本书中一个例子,说是一个老板脾气很糟糕,动不动就对下属发火,老板也很无奈管不住自己的脾气。后来他的一个员工就想了个办法,在老板办公桌正前方的墙上挂了一幅《姜太公钓鱼图》,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老板果然温和了许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正是《姜太公钓鱼图》所传达出的耐心、平心静气的意境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老板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慢慢地,老板也像姜太公一样把心态放平了。
对于情感,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丰子恺说得那样: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如果心思被不端正念头所困扰,就会心不在焉:虽然在看,却看不明了;虽然在听,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所以人一定不要过分被情绪、情感所左右,如若不然,不仅坏了身体,也容易坏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