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做技术做久了,可能多多少少会接触到一些管理类的工作。我的情况要突兀些,本来我只是一个快快乐乐码代码的小码农,因为项目经理回家带孩子而被迫走上了项目管理的战场。对我这种从未做过管理的小白来说,项目管理相关的内容几乎都在之前从未听说过的领域里。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是刚参与项目管理工作的我连要用什么器都还不清楚。回想起那段每天茫茫然度过的时光,那时的我如同一个不知道怎么用枪的士兵,每天在项目管理的战壕里一脸懵逼。
后来在一次公司的培训中偶然机会了解PMP,觉得它对于指导项目管理具有深刻意义,于是下定决心准备报名。能够通过PMP考试,是非专业项目管理专业人士来说算是意外的惊喜;一路下来,让我更加体会一个道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培训的过程是充实而紧张的。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总结项目管理相关的过程、概念及输入输出。好在有老师的引导和梳理,上课听课的过程觉得思路还是很清晰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时间上的分配。每天至少2小时的时间用来复习和学习知识点。时间投入是通过考试的基本保证。《PMP考试指南》知识点很多,而且前后关联很紧密,需要多花时间来吸收消化这些内容。
2、 知识点的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但总的来说,应该是多看书、多归纳、多复习。
多看书:单看《PMP考试指南》会觉得非常晦涩枯燥,而且指南这本书主要是概括性的指导,个人建议结合《5A宝典》一起看,我的经验是以章节为单位,先看一遍5A,再看一遍指南。如此反复3次后,对整体框架以及所有知识点都已经有比较熟练的掌握;再针对自己薄弱的部分,仔细研读5A相关章节,参考指南把它掌握。
多归纳:PMP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都彼此存在联系,一个过程里面可能还需要进行再次5大过程循环,而且各个过程都遵循进渐明细的规律。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归纳其中相关过程组、相关过程域的内在联系和输入输出的关系,在心里面都整体数据流向有框架性的总结。
多复习:熟能生巧。认真地看书次数及归纳多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相关的知识点及内在联系也就心中有数。
3、 查缺补漏。PMP学习复习中,有很多知识点在实际活着学习过程中是关注较少的。比如时间管理和成本管理中的计算题,对于很多考生都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4、 心态上的调整。没有一蹴而就的通过,也没有任何简单的考试。以往的历史数据都只能是参考。在心态上,一定要100%的投入复习。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
等待出成绩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次成绩年后才出来。说实话考完后知道有些题选错了心里没底,但越临近出成绩心里倒越坦然,毕竟考试已经结束。结果很惊喜,全绿通过,感觉努力值了。
最后,希望自己通过这次PMP的考试,能学以致用,达到参加复习考试的目的,也预祝后来者们能学有所成,顺利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