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律使人学习/思考/成长
“有以为利,无以为用”道德经让我对“有无”的理解加深到生活层面

“有以为利,无以为用”道德经让我对“有无”的理解加深到生活层面

作者: 846ef2612b44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23:57 被阅读6次

自律使人学习,早起第三百六十七天

昨天有写到一些人情世故的定律,其中看了圆桌派又讲到规则,我想在中国,关于规则以及人情世故的最有名的莫过于老子的《道德经》了,而且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国外基督教徒以《圣经》为生活准则,甚至一些法律都难以解决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圣经解决,对比一下可想而知《道德经》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我想如果老子也创立宗教的话,那么《道德经》一定是被翻译最多的文化名著了。

这不今天我读到第十一章,“有以为利,无以为用”三十辐共一毂(gu),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让我对有无的理解比以往更加深刻了。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三十根辐条集结为一个车轮,正是因为它们拱成一个圆形的中空之处,才能连接车轴,成就了车轮的用途。揉和黏土制成陶器,正是因为它留有中空的部分,才成就了它的用途。开凿门窗建成居室,正是因为它中间是空的,才成就了房屋的用途。所以,“有”给人方便之利,“无”发挥着作用。

“有”和“无”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所谓有无相生,没有“无”,也就无所谓“有”。“有”和“无”的关系,也就是“利”和“用”的关系。“有”提供使用之便,“无”则发挥作用,“有”对应使用价值,“无”对应内在价值。

这也是一个“实”和“虚”的关系,事物因“实”而存在,因“虚”而彰显价值,实外显,虚内敛,前者是前提,后者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老子在这里强调“无”的作用,强调其作“用”,说明内心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无论在什么时候,信仰,信念是支撑人活下去做下去的最强支撑,我看过一档求生节目,一定数量的人被扔到一座孤岛上生存,期间没有任何交流,只有一个人,有熊,有毒蛇,环境很恶劣,但是最后坚持下来的人可以得到丰厚的奖金,参与的人有退伍特种兵,有户外运动者,也有猎人等等,但最后坚持下来的却是一个中年普通工人,后面有人采访他,问他是什么支撑他坚持到最后,他回答说:“是孩子,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们上学,他们的生活需要这一笔丰厚的奖金”

其实这里我也想到了我的父亲,在他们那个年代,物质条件比我们匮乏,还把我们兄妹几人带大,并且我们家是我们那读书读得最多的家庭,还买了房子,我都非常敬重他,我们现在年轻一辈,大多数人不一定会做的比上一辈好,我也问过我父亲,你是怎么做到的?他也是回答:“是你们啊,你们要读书,要吃饭。”可想而知,内心精神力量的作用有多么的大。

除了内心的精神力量,还有一个人的修养,在这方面只有“掏空”自己的内心,让心回归清静、无我、真我的状态,才能做到“无”,在无我忘我中投入做事,专心致志,才容易取得成功。

抛开杂念,专心致志,坚持地去做事才能有所成果,三心二意恰恰会不如人意。

2019年3月31日

我是有点逗 的正经人

时而神经,时而正经,就是个不服输的人!

一名终身学习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以为利,无以为用”道德经让我对“有无”的理解加深到生活层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pp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