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散文
你就是自己的赡养人

你就是自己的赡养人

作者: 娅娅的春夏秋冬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22:47 被阅读115次
文/心无李

你就是自己的赡养人。

《喜剧之王》里,周星星站在长街尽头大喊:“我养你啊。”

然后,柳飘飘泪如雨下。

而另一出长剧中,赵医生在曲妖精破产之后,将她一把揽入怀中,轻声呢喃:“我养你。”

曲妖精同样泪目。

很感人不是吗?

是的,周星星和赵医生说此话时,也是情真意切,没玩半点虚的,心意纯得跟24K黄金一样。

可惜深情在时光面前总会不断褪色。

几年后,柳飘飘的故事落幕,曲妖精的恋情翻篇,《我的前半生》上演,罗子君久居于室,不懂万事皆在变化之中。她只感到,自己正被厚爱,时光极尽温柔。

可是有一天,丈夫变心,告诉她要离开。

她怔在原地,痛苦万分:“当初你说养我,都是假的?”

当初的“养”是真的,如今的“不养”也是真的。

只不过,岁月荒废了所有诺言,剩下的,就是一地鸡毛,进退两难。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里的完美妻子,每天用12万分的力气做贤内助。

出,随行;

入,服侍;

白昼,体贴聪慧无懈可击;

黑夜,暖玉温香玲珑剔透。

可惜,同样遭遇丈夫出轨。

她们错了么?

没有伦理的错,也没有是非的错。

如果错,也只是错在对人性太过乐观。

就像一网友所说的:对于大部分女性而言,人生的毁坏,就从相信“我养你”三个字开始。

她的话当然有所夸张,但也说中了部分真相。即,被圈养在家的女性,失去的远比她预计的要多。

1

首先是众所周知的价值感。

人不是孤岛。

无论身处哪种境地,都会渴望与社会连接,并在社会上、市场中、集体中获得自我认同。

这种自我认同,往往是基于一个人创造出了多少社会性价值,而不是你做出了多少家庭性付出。

这话许多女人可能不爱听。

但在家门以外的世界里,这就是硬梆梆的、寒光闪闪的现实。

在那里,你为丈夫孩子付出的时间,消耗的注意力,烹饪的饭食,洗过的衣服,和婆婆斗赢了的嘴,都无法量化,也无法变现。

家庭一旦成了唯一的评价体系,女人就会很被动。

丈夫若无良心,孩子若成长不顺,你的付出、劳动与价值,就极有可能不被承认,甚至归零。

日剧《逃避可耻但有用》里,新垣结衣饰演一个家政工人,给男主做家务。

有一天,男主收入下降,支付薪水时感到吃力,于是和新垣结衣商量:“要不,我们结婚吧?”

结了婚,付多少,付不付,就都由他说了算。

但你要知道,当雇主=丈夫,雇员=妻子,这种工作就是高风险的。

因为,你的KPI、晋升、加薪、奖金的判定与发放,全依赖对方愿不愿,想不想,能不能。

这就太玄了。

人毕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今天的痴情郎,可能变为明天的陈世美;

今天的“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可能变为明天的“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将价值感寄托于他人身上,定然摇摇欲坠,危机重重,而自己也会在质疑声里,渐渐失去原来的笃定与信心。

2

其次是时间。

《我的前半生》里,贺涵说:如果结婚,必然有一个人要为这个家贡献出更多时间。

这个时间贡献者,是男性吗?

有,但少之又少。

多数还是女性。

一位女性友人结婚初时,老公也曾热血上涌,豪情干云加柔情万丈地说:“从今往后,你别工作了,我养你!”

她问:“养多久?”

像背台词一样,“一辈子。”

“怎么养?”

“你什么也不用做。”

但这是一句漂亮的假话。

真相是,“我养你”=“你只需待在家洗碗做饭擦地洗衣服缴纳各种杂费收拾各种杂事,没事儿时帮我整理下文件梳理下行程熨好我从里到外的衣服,对了,还有赡养好我爸妈带他们看病带他们疗养照顾好他们一日三餐,过个一两年你就怀个孕生个孩子喂奶换尿片教孩子读书带孩子唱歌跳舞学英语领TA去各个有意思的地方玩……”

这种养,当然不是“什么也不用做”,而是“什么都得做”,甚至是“整天都得做”。

万一不做,就要担上“天天吃我的,用我的,跟个废人一样”的罪名。

张娜拉有一个公益短片,看哭了无数女人。

在这个视频里,你会发现在家庭之中,从始至终,都是妈妈一个人。

一个人喂奶,一个人抱娃,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打扫,一个人带孩子上医院,一个人几次夜半醒来,焦虑又心疼地泡奶换尿片,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

吃饭没时间。

上厕所没时间。

身体每况愈下。

身上脏污,衣着邋遢。

孩子发烧生病的夜晚,丈夫正与人觥筹交错,把酒言欢。

等到她好不容易一个人把孩子送到医院,急需帮助时,丈夫发来短信,说:“我不回来了。”

这就是女性,尤其是被圈养女性的困境。

你付出所有时间,告别吃喝玩乐,甚至睡眠也碎片化,还是觉得有太多事情做不完。

前不久有一篇微信爆文,讲请一个保姆,不如娶一个老婆。因为老婆的劳动是免费的,而保姆要收费。

看了真是男默女泪。

更有一些丈夫认为,妻子天天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就想方设法给她加工作,导致到后来,一个妻子=一个家政+一个护工+一个家教+一个私人助理。

天底下的全职妈妈,大都是这样被剥削。

剥削的不止是时间,不止是薪水,也不止是注意力。

而是她所有的剩余价值。

3

这才是最可怕的一点。

有的人会想:

价值感,待以后孩子长大了,重入职场,我再一点一点挣回来不迟。

时间,一辈子还长,待以后自由些,我再让时间归属于自己。

可是,当剩余价值被剥削,成长就极其迟滞。

吴杰臻律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说,我得承认,在婚姻中,我确实剥削了我老婆的剩余价值。

这些价值,与双方共同购置的房产无关,与婚后的存款无关,与孩子抚养权无关——这些在法律上都能切分。

但有些东西,是永远分不走的——那就是可实现财富、权力、名声、能力等无形资产的自身价值。

这位律师的咨询费每小时1200元,如果做案件代理更贵。

这个价钱,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还会不断攀升。

这种增值与他老婆没有关系。

离婚时,老婆分不走。

而这种增值越多,名利双收的可能越大。

增值越小,越是容易重复性工作,无法突破当前状态。

这本来也为夫妻共有。可是,丈夫通过摆脱家务,无偿独占了妻子的剩余价值。

打个比方说,如果吴律师也像妻子一样,将精力的40%甚至70%,都放在家务中,他还能达到今天的地位、水平、名望吗?

可是,妻子通过延长劳动,从事家务,照料孩子,解放丈夫的生产力,提供隐性资源——时间、注意力、无后顾之忧的环境,这些都转换成了丈夫的升值空间。

而自己,因为留下的无形资产少得可怜,一步一步变成贬值品。

更为可怕的是,如果遭遇婚变,不仅对方的无形价值分不到,专门从事家务劳动一方的无形资产归零。   

结婚之前,我们会陷入一种幻觉,觉得他对待自己盛情盛意,宠溺有加,往后的岁月里也不会亏欠。

当他开口说“养你”,你听出来的,是幸福,而不是风险;是爱,而不是诱导。

于是,眼一黑,脑袋一懵,就随了他去。

可惜当你进入婚姻,叫一份200元的外卖,身边人就会如丧考妣,大喊:“这么败家?我养不起你!”

其实,亲爱的,你无需他人养。

你就是自己的赡养人。

去努力吧,为了未来,也为了现在。《东京女子图鉴》说得好:“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才是王道。”

最后想说一句,我们从不反对婚姻,也不反对亲密关系。

但一定要提醒自己:

无论爱与不爱,别依赖,别攀援,不偷懒,不虚妄,也不轻易投身他人制定的评价体系。

温柔地坚持,自由地相爱,在亲密关系之中,获得自我的饱满,丰饶,深沉和慈悲。

相关文章

  • 你就是自己的赡养人

    你就是自己的赡养人。 《喜剧之王》里,周星星站在长街尽头大喊:“我养你啊。” 然后,柳飘飘泪如雨下。 而另一出长剧...

  • 未来我们怎么赡养人类?

    未来我们赡养人类的唯一方案让教育技术成就全民普惠。 今天读了刘慈欣的中篇科幻小说《赡养人类》,产生的心灵震撼居然让...

  • 2018年3月20日,《赡养人类》读书笔记

    这个读书笔记具体到天,是因为一天内就读完刘慈欣的《赡养人类》了,很短。昨天刚读完《围城》,今天内就读完了《赡养人类...

  • 吉尔伽美什

    随便唠几句,刚看完《人类简史》,联想到《2018》里的一个故事《赡养人类》。 吉尔伽美什计划,说简单点就是人类追求...

  • 赡养人类

    今天下午的研代会,成了看书的好机会。 会会推荐了刘慈欣的《赡养人类》。 书很短,一个多小时看完。 大概内容是:宇宙...

  • 《赡养人类》

    本周借了一本刘慈欣的《2018》科幻选集,里面有一则《赡养人类》,是作家2005年的作品,再读后感触颇多。 故事里...

  • 赡养人类

    最近在看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赡养人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没的感情的专业杀手,突然有一天地球上最富...

  • 赡养人类

    赡养人类 什么情况下人类经历会变得雷同且无趣?在科幻小说中有这种情况。 那个时代的人类生活无忧无虑,智能机器人包揽...

  • 解决贫富差距的办法是【赡养人类】吗?

    著名科幻作家作者刘慈欣除了获得雨果奖的《三体》之外,还写了一系列脑洞大开、发人深省的科幻短篇小说,《赡养人类》就是...

  • 看过的科幻作品

    《三体》《乡村教师》《永恒的终结》《球状闪电》《领悟》《赡养人类》《赡养上帝》《日暮》《致命接触》《天堂的喷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就是自己的赡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ss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