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故宫是看殿,年轻时看故宫爱看匾,这个年纪再来故宫,觉得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故宫的砖。

故宫的每一块青砖都活得自我。贴近,你能感受到灵魂深处的回应,贤贵的、傲慢的、恻隐的、谦卑的、是非的……面目已经蚕食消磨,但内心却依然保持着鲜活和腔调。
他们没有不骄傲的理由,从土质的选择、制坯、入窑,甚至是烧窑用的豆秸,一窑青砖倾注了几年的精工和专注,从出窑的那一刻起,他们已经是一个有心的活物。再穿上黄裱纸的衣服,刻着出身和自带的贵气,体面至极的,进宫了。

今天,故宫里有很多品类繁多的萌创意,这其中,最应该有的是一块面沉如水却心似狂潮的萌砖。让那些没有办法“入宫”,却又对青砖情有独钟的人们,能对着“偶像”毕恭毕敬的道一声“贡砖吉祥”。

在故宫,大雨不期而至,人们带着一丝小惊慌纷纷躲进檐下、伞里。青砖却一脸的烟雨任生平,我俯身侧望,每一块砖都像是在悠闲地看着戏,呷口茶,附和段儿小曲儿,骨子里透着出世的超脱。从前朝到当下,他们配得起皇权至上,也盛得下户限为穿,真正活成了一个无时代的人。
故宫的砖把物活成了人,而我们很多时候却把自己活成了砖。真不知是人的不幸,还是砖的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