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掉进羊毛毡戳戳乐的坑,成年人也是需要玩具的,买了一大堆材料,周末与孩子一起,化身容嬷嬷扎扎扎……
当做到猫咪嘴巴这一步的时候,我想到所有人做羊毛毡戳猫猫,都没有人戳牙齿呢?牙齿,尖尖的牙齿,以及啮齿类动物的牙齿,记忆像打开了某个抽屉,思绪如潮水般涌出。
六年级时从外地新调来一位数学老师,特别严厉,从来没见他笑过。
他有一句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鉴于他的严厉,没人敢去问那是什么意思,所以至今我也不明其意义,结合语境,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
第一天上课时,他提出问题,然后目光扫视一圈,发现有很多人没举手回答,他很不满意地问:“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回答吗?去S麻了!”
原来必须所有人举手抢答他提出的问题,他的规矩是这样子的哟!所以后来不管他提了什么问题,不管同学知不知道答案,全班人都要举手抢答,如果他抽到那个人回答不了,他又要生气地问:“不知道答案你举什么手?去S麻了!”
某天他正在上课,门口突然出现一个人,他一见那人便立即出去,两人在走廊上交头接耳,所有同学观察着他的表情,啊,他笑了!坐在门口的同学支着耳朵听到了部分谈话内容,迅速传递到全班:那个人是他的小舅子,来报喜,他老婆刚刚生了一个儿子!
大概两分钟后他走进教室,满脸喜悦,抑制不住嘴角上扬,他还假装若无其事继续讲课,然而那样强烈的喜悦毕竟藏不住,竟然无法控制地在课堂上嘿嘿嘿地笑起来,当嘴角拉开一定的弧度,我们终于发现了他从不笑的原因!一见那原因,全班同学都跟着笑起来,此起彼伏!
“笑什么笑,去S麻了!”
他这句话引发了新一轮的哄笑,自己终于无法忍受刚刚得到一个大胖小子这件大喜事的冲击,也跟着大笑起来。
从嘴唇的左边到右边,能够观测到的所有牙齿呈现倒三角队形排列,牙齿前后交错,参差不齐,第一次深刻理解了歪瓜裂枣一词,搭配他的樱桃小口,像强行掩藏尖门牙的啮齿类动物,看起来特别喜感。
报喜事件发生以后,他在课堂上不再像以前那样严厉,每当他说去S麻了,就会引发同学们低低的笑声,自己也会笑一下,那笑容很羞涩,像青春期见到姑娘的小男孩。
或许他认为反正学生们已经见到过他的牙,再藏着也是枉然,课堂上笑容逐渐多起来,也逐渐笑得自然,像绽放的花朵,只是花蕊有点突出,见怪不怪,就连那句“去S麻了”也变得亲切,成为同学们聊天的后缀,使用方法类似于棒子国的“思密达”。
那位在上课期间出生的小宝宝,现在应该也快三十岁了吧,他像来到人间的天使,把我们从课堂压抑的气氛中拯救出来,让我们在六年级后半段的生活过得稍微没那么难熬,祝福他平安喜乐!
最后展示新玩具,花了一整天时间戳的波斯猫,先生说像耗子,群友说像狮子,我坚持认为它就是猫!长毛的波斯猫!虽然手指头被扎了十多个小眼儿,但是当沉迷其中的时候,根本不会觉得痛。


它是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