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了早上6点的天津,又一次看到晚上6点的北京,时空的交叠与转换把我的思绪也拉得长长的。


有时会想,命运把我带到一个地方的用意何在?我拥有者怎样的灵魂与使命?我脚下的路通往何方?以后我会怎样回忆这长长的一生?什么可以决定我们的一生?
这些是在路上,眼睛望着窗外时会想起的。
走出校门,在拥挤的地铁里,在人来人往中,会觉得自己生活在象牙塔里好久了,似乎已经和这个社会有些脱离。或者说,长这么大还不曾真正体验社会。
可能还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儿来看待,不愿意长大去面对现实的种种吧!在这个年龄还会有拿起包说走就走的勇气,好像是一种追寻,也好像是一种逃离。去看看那些大家是怎样修炼而成的?我也想要从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方式?
《学会生存》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教育是使人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我很想准确地知道什么叫做“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认识自己,修补和完善自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但是身处教育里,现在我却发现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了,我找不到意义了。
这种迷茫是每个青年都会经历的吗?经历后会是大道吗?
我像个孩子一样困惑,却又深知答案得靠自己去寻找,意义要靠自己去创造。我想从书里,从长者那里看到答案,可能吗?我又该从哪里获得答案呢?

我在思考,所以会痛苦吧?
今天刘铁芳老师讲到个体的生存困境。我想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生命的某一阶段有这样的困惑,想要去寻找自我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自我的价值与生存的意义。这是教育应该担负的责任吗?
我今天也被加德纳教授所感动,他睿智的思想与对伦理道德的关注让我觉得他不再是那个只存在于教科书上的冷冰冰的,遥不可及的学者。
我也听到成都市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特殊教育实践的成果。那些可喜的数字有时会让我产生怀疑。我不是不相信,而是不再轻信。我以万分的祝福送给我曾经想要投身的领域!

我今天也看到所有的获奖人在讲台上对顾明远老师的称赞。老师面对这些称赞一定已经有了抵抗力,否则我想很多人面对这样的称赞与荣誉都会有所飘的。看到顾明远老师,我觉得就像看到了颜爷爷,高风亮节,慈眉善目。
我也从周加仙老师教育神经科学学科中对于有效教学的讲座中获得启发,在人工智能之下,教师职业只有0.4%的可能性会被取代。以往我们只是停留在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学习效果的检验以及学习动机的激发等方面,今天周老师在其领域提到有效教学的发生必须存在于眼神的互动,思想的互动之中,并且有科学依据。
看到大学同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我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有了新的思考。文献和论文孰轻孰重?自己够努力吗?努力的方法对吗?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呢?
出去就会看到,听到,学到和思考很多。所以不要束缚了自己,抱着空杯心态,去观察,去聆听就会有收获。
每次去北京我都会觉得很喜欢。喜欢到我怀疑是真的喜欢还是执念?这座城市曾经承载着我的梦想,也修饰了我的梦想,为我变了一条未知的道路,但我确定的是在这条道上我一定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晚安,天津!
晚安,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