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奇葩说》中秋阳的一段话,让我冥冥中抓住点什么,我摘录下来。
在这个我每天尽情挥洒我自己观点的平台,我是不是可以慢下来,思考一下,我到底想表达什么,我为了什么去表达。
我曾经一直以为说话这件事情,我已经很了解:内容、逻辑、观点,还有表达的方式,流畅吗,动听吗。
但我最近不断回想备赛的经历的时候,
突然意识到不是你自己说的话,是你对面听的那个人想要的情绪点是什么。
举个例子:我前一段时拿到一个辩题,下班时间应该拒绝老板的加班要求吗?我错了吗?
我拿到的持方是反方,我没错应该拒绝,
如果按照以往的作为辩手的我,一瞬间会有特别多的观点爆出来,公司应该怎么治理,责任怎么划分,应该怎么办,职场其实就应该这样,我要怎么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后来发现这些都是字面意义上的讨论,
我突然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预感,这道题反方的人想听的是什么:例如我是一个普通打工人,很久没有周末了,很久没有跟女朋友长时间的约会了,这个周末我异地恋的女朋友和我一起去看电影,但是微信上老板信息一条又一条弹出来,我顶住了没有回,然后在周一例会上老板当着所有人的面骂我,我好委屈。
这个委屈不是那种我很有道理,因为我知道这件事没有对错,老板也没有针对我,别的同事有在哪里辛苦加班的,可我就是很委屈。
这一份委屈是需要有人说出来的,大多数人可能过去就过去了,但真的在节目有这道题的时候,这一群自诩会说话的人,有义务和责任把这件事讲清楚,告诉他们该怎么办,而不是在说那些听起来很精致的观点。
前一阵子,有一篇网文,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里,里面说的是那些平时给我们送外卖的小哥,他们真的非常非常辛苦,每天要冒着交通事故的风险去超速行驶、闯红灯,他们害怕很超时、扣钱,可他们骑得再快,系统里永远有下一个更急的单子派给他们,
那种老板的信息一条又一条弹出来的时候,大家的心情都差不多,我们特别害怕生活里那些不想被追上的东西追上的感觉,它们有一天会追上我们,而此时的我们也无法骑得再快了。
我觉得这才是我要讲出来的东西。
但这些出现我脑海里的时候,我内心真的很矛盾,
一方面我有点失落,关注听众喜欢什么,好像不是我的习惯,它让我变小了,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但,我又觉得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在一起讨论的这个过程变得更重要了,我说的话就不再是为辩题立论了,更像古人说的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当我了解到了这些的时候,我再次登上这个被更多人看到的舞台,我能够讲出更有价值的话,也能够在这个过程找到自己的贡献,这是以前的我不一样的地方。
为什么有的对话中我们不想说话,
因为对方不想听我们说,他|她只想自己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