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8年,女奴出身的卫子夫登上了皇后宝座,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她为大汉帝国带来了两位彪炳史册、光照千古的杰出人才——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
卫青是卫子夫母亲的私生子,霍去病是卫子夫妹妹卫少儿的私生子。想不到吧,与男人搞私通也有遗传!
这要是放在前朝,按照大秦律法,卫子夫的母亲和妹妹都要拉去砍头示众。还有一个会被拉去砍头的,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娡。王娡刚成年时,嫁到一户普通农家,没过多久,生了一个女儿。王娡的母亲找相士为自己的子女相面时,相士告诉她,王娡是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
王娡母亲很是高兴,王娡也很兴奋,表示要试一下。母亲不顾女婿的反对,强行将王娡带回了娘家,然后通过关系,将王娡送进了太子宫。不久,王娡便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相中,成为他的王妃,生下了刘彻——后来的汉武帝。王娡这一试,试出了千古一帝。
大汉帝国的文化和包容很有意思!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种女人生下来的孩子是不是特别优秀?至少他们和母亲一样,富有冒险精神。
汉武帝与卫青、霍去病这三个与众不同的男人,共同创造了华夏民族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
大汉帝国自开国以来,一直饱受匈奴人的欺辱。匈奴人对边境上的汉人烧杀掠夺,并长期威胁汉帝国的心脏——长安,即使汉王朝年年向匈奴进贡,也未能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
汉武帝决心走出长城痛击匈奴,解决华夏民族和政权的生存问题。大学问家韩安国坚决反对,认为找不到、打不赢、没意义。理由很充分:
第一、匈奴是逐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
第二、汉帝国从来就没有赢过匈奴。
第三、赢了也没有意义。因为匈奴人是散居的,就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
然而雄心勃勃的汉武帝不信邪,他要打赢并彻底打服匈奴。
公元前130,汉武帝派出大军,分四路出征匈奴,寻找并攻打伊稚斜单于。其中一路领军是卫青——从未打过仗的青年农奴。汉武帝和卫青都是牛人,一个敢派任务,一个敢接任务。
公孙敖、李广两人失利,公孙贺也没有功劳,只有卫青直捣龙城,获得了胜利。这是汉帝国第一次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取得了胜利。
卫青首次出征匈奴就取得了胜利,由此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公元前128年秋天,卫青当车骑将军,率领三万骑兵出雁门关,攻打匈奴,斩杀了几千人。
第二年,匈奴侵入边境,杀死辽西郡的太守,掳掠渔阳郡二千多人,打败了韩安国将军的军队。
同年,汉武帝发动了河南之战。卫青从云中出发,向西攻打匈奴,直到高阙。攻取了河南地区,直到陇西,捕获敌人几千名,缴获牲畜十万头,打跑了白羊王和楼烦王。汉武帝大悦,封卫青为长平侯。
汉王朝从此控制了河套地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自内地迁徙十万人到两地定居,并且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
此役之后,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被解除,汉帝国还有了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朔方城。
公元前126年,匈奴侵入边境,杀死代郡太守,侵入雁门,抢掠一千余人。第二年,匈奴大规模入侵代郡、定襄、上郡、斩杀抢掠汉朝百姓几千人。
公元前124年春天,汉武帝发动了漠南之战。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闪电出击匈奴,捕获了右贤王的小王十多人,男女民众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数千百万头。激动万分的汉武帝派遣使者拿着大将军的官印,就在军中任命车骑将军卫青为大将军。
第二年春天,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兵,斩杀敌人几千人而回。一个多月后,他们又从定襄出兵攻打匈奴,杀敌一万多人。苏建(苏武的父亲)与赵信的军队合为一军,共三千多骑兵,遇到匈奴主力,交战一天多,军队即将全军覆没。
赵信原本是匈奴人,看到军情危急,匈奴人又引诱他,于是率领剩余的大约八百骑兵,跑到单于那儿投降。苏建独自一人逃回。
虽然这次出征匈奴也有失利,但是汉军中出现了一个冉冉升起的战神——霍去病。霍去病身为剽姚校尉,带着八百名轻捷勇敢的骑兵,深入几百里,杀敌二千零二十八人,其中包括匈奴相国和当户,杀死单于祖父一辈的籍若侯产,活捉单于叔父罗姑比。
汉武帝大喜,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这一年,霍去病年仅十八岁。
面对败局,伊稚斜单于一筹莫展,已经成为他姐夫的赵信建议:退居大漠以北,引诱汉军来攻,待汉军疲惫不堪之时,再行攻击,必然置汉军于死地。
汉武帝并没有上当,而是转攻西域。
公元前121年春天,汉武帝发动了河西之战,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击匈奴。
霍去病孤军深入,经过五个匈奴的王国,转战六天,越过焉支山一千余里,与敌人短兵相接,杀死了折兰王,砍掉卢胡王的头,抓获了浑邪王的儿子及匈奴相国、都尉,歼敌八千余人,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向西攻打匈奴。经过小月氏,攻到祁连山,俘虏酋涂王,率众投降的有二千五百人,杀敌三万零二百人,俘获五个匈奴小王、五个匈奴小王的母亲、单于的妻子、匈奴王子五十九个,还俘获匈奴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共六十三人。
同年秋天,浑邪王害怕单于报复,想投奔汉朝。浑邪王麾下部分降众不愿投降,密谋逃跑。霍去病诛杀了妄图逃亡的凶悍之人——共计八千多。
最终浑邪王及其部队与民众投奔了汉朝,用军粮接济汉军。此次汉军士卒没有伤亡,十万大军全部归来,河塞地区几乎消除了边患。
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并建立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从此打通了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匈奴为此悲歌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匈奴失去了西域,遭到沉重打击,但是留在漠北的伊稚斜单于仍未停止南下袭扰,他们仍然威胁着汉帝国的北部边疆。
有了卫青、霍去病这两位帝国双骄,而且已经积累了远途奔袭的作战经验,汉武帝决定一鼓作气、倾全国之力歼灭藏在漠北的单于。
经过两年时间的积极准备,公元前119年春天,汉武帝发动了漠北之战,这是汉军第一次越过大沙漠打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和转运物资的人跟随其后。
卫青从定襄出兵,出塞外一千多里,越过沙漠,与单于主力作战。汉军俘获和斩杀敌兵一万多人,到达了赵信城,获得匈奴积存的粮食以供军队食用。汉军留住一日,把剩余的粮食全部烧掉才归来。
卫青占领了朔方以西至张掖、居延间的大片土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
霍去病从代郡出兵,仅携带少量军需物资,越过大沙漠,北进两千多里,横扫匈奴。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祭天,在姑衍山(今蒙古国肯特山以北)祭地。最终到达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畔)而归。
此次,霍去病共捕获俘虏和杀敌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他们从敌人那里取得粮食,所以能够远行到极远的地方而没有断绝军粮。霍去病真是艺高人胆大啊!
漠北之战结束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匈奴元气大伤,不敢再在漠北立足,向西北方向远遁。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基本得到了解决。
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赫赫战功,汉武帝分别加封二人为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两人的职务相当于国防部部长。此时霍去病年仅22岁。
卫青善于打歼灭战,霍去病善于打运动战,都是军事天才,是匈奴人的克星。
和卫青不一样,霍去病不喜欢看兵书,少年时代的他,只喜欢骑马射箭。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孙子和吴起的兵法,他回答说:“战争只看方针策略如何就够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霍去病以快制快,每次都是出奇制胜。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去世,像流星一样划过夜空,绚丽而又短暂。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特意调遣河西五郡的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汉武帝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
司马迁将卫青、霍去病合在一起归入列传中,甚至不如李广待遇。司马迁并不知道卫青、霍去病给华夏民族带来的价值,因为四百年后出现了“五胡乱华”,差点导致汉人灭族,后来汉民族的江山又先后被女真人、蒙古人、满族人蹂躏。
这时候,汉民族才会怀念起这两位不世出的英雄。卫青、霍去病让大汉帝国威名远播,让大汉民族屹立在东方而生生不息,他们是汉民族永远的战神、永远的骄傲!
——部分资料来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史记·匈奴列传》《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