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很多人因为这场疫情而熟悉这句话,说这句话的人是武汉作家方方。
这段时间,每天必读方方的封城日记。喜欢她那些朴实而力透纸背的记录,钦佩她在特殊时期敢于说真话,始终坚持一个作家的使命与担当。尽管她一再表明这些记录只是她个人角度的个人记录,但这些记录,能让人了解到真相,引起人们反思以及疗救的注意,也从某些角度给无助的人们予安慰和力量。
她的日记现在已有上千万的阅读量。方方说自己一直是一个拥有小众读者的作家,一时间不适应这么多人阅读,她不明白读者为什么要读她的日记,像“追剧”一样。我也是方方日记的读者之一,真的像是“追剧”一样,每天等着看。至于原因,当然是有多方面。
好多年以前就读过方方的中篇小说《桃花灿烂》,后来好像买过她的散文集,自己都不记得了。于是在书架上找,结果找到两本:《生命的韧性》和《风景深处》,这两本书不知是什么时候买的,不知是看过忘了还是没看过,对书的内容完全无印象。趁着这段时间追方方日记的兴头,便取下来读。
《生命的韧性》是方方2008年出版的散文集。这部散文集中收录了她的多篇散文,内容涉及生活琐事、亲朋逸事、旅行见闻、武汉景观、阅读札记等。读完这本书,一个城市的印象和一个作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现在65岁的方方,可以说是个“老武汉”了,她从两岁时随父母迁来武汉,便一直生活在这里,对这座城市可谓是很了解和熟悉了。在一篇文章里,她这样写道:“因为我就是吃武汉的粮喝武汉的水呼吸武汉的空气吸取武汉的营养长大的,无论我写什么,我都会带着武汉的气味,这种味道或许就是汉味。”
这本散文集也是充满“汉味”的,她写武汉的热干面、汉口的跑马场、武汉的租界、汉上花园、红楼前的革命、黄鹤楼的传说、汉口消失了的游戏、武汉的夏天等,让人了解到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饱经沧桑、繁华热闹、雅俗共存、热情似火的武汉。
她笔下的武汉人是有着生命的韧性的,比如那个经历如《活着》中的富贵的老人,经历过人间所有的苦难和不幸,但“依然清醒而理智,依然从容而坚定,依然一丝不苟地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还有她曾经的一个同事,家庭破裂,独自带着女儿,后来又遭遇车祸双臂截肢,却仍在坚持自己的美丽人生……还包括方方自己,从小生活于书香世家的她,高中毕业后在武重当了四年装卸工,却对那段经历充满感激,她认为那段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经历对她很重要,像是上了一轮大学。
从这些文字中,可看出一个人作家的大致轮廓。她是实实在在、风风火火、乐观开朗、热心肠、有韧性、有正义感、有悲悯情怀的一个人。
这就难怪在面对疫情时,“大多数人心安理得地明哲保身时,她始终是一个敢怒敢言的表达者”,这完全是性格使然。
在《我的小说与我生活的城市》一文中,她这样写道:“我知道,我的状态便是诸多人的状态,我对这座城市的感受便是诸多人的感受,我看到的城市便是他们看到的城市,我所拥有的情怀便是他们所拥有的情怀。我描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便也是他们想要描述的内容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如此想过后,我的心便踏实了许多。”
这是方方十多年前写的文字,现在看来,这段文字仿佛正是方方为什么会写封城日记的注脚,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命运安排,要让她在六十五岁的时候再次实践她的思想。
《生命的韧性》是这本散文集中的一篇,我想当初作者以此为书名,必然是对她的城市及城市中的人的一种礼赞,相信现在的他们依然会凭着这种生命的韧性度过难关,迎来平静。
因为这本散文集的阅读,又引起了读方方其他作品的兴趣,于是又买了她的几本小说。













网友评论